蝶变,从这里开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学校教师在山东省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这是一个辉煌巨变的起始乐章。

    2013年4月,临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校立项单位,建设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从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临沂高级技工学校上下一心,凝神聚力,勤思巧干,谱写着一首高潮跌宕、激情飞扬的进行曲。

    春华秋实,累累硕果。经过近两年的创建,学校178项可度量的业务指标的完成度基本大幅超过原有水平,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得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成功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现代服务技术领域特色品牌专业集群,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专业领先优势正在凸显。

    蝶变,炫目而耀眼。一个全新的临沂高级技工学校,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校企合作开启新天地

    从“日立班”、“永大班”等班级命名到奖学金、企业制服和文化等,从学生一入校开始,该校电梯专业就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校企共建,是电梯这个新专业从开始设立就一直遵循的规则。”校电气工程系主任王成江介绍,电梯专业作为该校才建立4年的新专业,最初就是为日立电梯公司而开设的。

    作为一门新设专业,该校让电梯专业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新路子,对传统专业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

    “电梯专业的学生,从一进校就知道以后要到哪个公司上班了。”王成江说,学校与日立电梯、永大电梯、鑫达电梯等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把企业近2-5年的发展规划、用工计划和学校的招生计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学生对口就业三个问题统筹考虑,做到了三位一体,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学生对口就业难的问题。

    而校企合作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更是为电梯专业的发展搭建了宽阔的平台。在电梯实训中心里,高达16米的空间即将迎来多部最新电梯教学设备和实物。在这种生产性实训环境里实训,能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向现代化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工作,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更是构建了新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重点推进了与临工集团、华盛中天、三禾永佳、旭洋机械、天佑钢管、华宇铝业等六家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并每年定期派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选派部分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逐步形成“教室即车间、车间即课堂、学生即工人”的新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项目化”教改显实效

    这几天,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轻工化工系2013级应用化学班的黄晓银在为参加省里技能大赛进行紧张的训练,“我想跟其他参赛同学一样拿奖回来。”她说,她的同班同学王辉、周文亮等刚在全省“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拿了二等奖。

    “2012年学校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以往‘老师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二等奖以上93项。”该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特色项目”负责人阎锡广介绍,目前,“项目化”教学模式已在校内各类进行普及,带动了技工学校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化工系教师赵杰华说:“项目化”教学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能力实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一体化。因此,“项目化”教学主要以专业课为主,更重要的是,“每个‘项目’的下发实训任务都是我们从各企业、公司中特别选取出来的,让学生的实践与市场紧密相连。”

    “我系2010级化工班的学生李林就是项目化教学的首批受益者。2012年,他应聘到临沂圣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实习,2014年毕业后就留在了该公司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荣升到了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赵杰华介绍,在课堂上,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充满了好奇,学习热情较以前高涨,能够自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个任务。项目化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与人交流合作沟通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步步得到提高。

    目前,该校已经制定“项目化”教学系列文件7个,制定了“项目化”教学评价标准,开发建立了“项目化”教学资源库。校内75名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能力测评,完成“项目化”教学设计89个。“我们培养出项目化教学名师12名,共取得省级二等奖以上教学研究成果28项,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93项。”学校领导卢立海指出,项目化教学已在校内全面铺开,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得到企业广泛赞誉,就业率高达99%,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

    雄厚师资铸实力

    “去年,数车项目刘亮老师获得了临沂市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冠军,今年又在“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冠军,实现了临沂市两大赛事数控车项目的双料冠军。”机械工程系主任马连华介绍。

    “建一流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是国家中职教育示范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石和保障。”学校商务管理系书记胡顺平介绍,学校正是将师资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有效推动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实现各梯队教师“集体成才”的良好效果。“走出去”,即学校或各院系组织教师到其它高校、企业等地去学习;“请进来”,即邀请高校或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为加强校内教师“传、帮、带”,实施“导师制”制度,对青年教师展开一系列帮扶、指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实力。

    信息工程系教师赵苏伟就是学校培训模式的受益者。在经过几年的培训学习后,赵苏伟和其他青年教师都成为各系的骨干师资力量。“现在,赵苏伟在市里的讲课比赛中拿到了二等奖,在各项大赛里也拿到了优异成绩。”信息工程系主任黄国良说,对该校教师来说,每年的各类培训已经成为工作常态。

    黄国良介绍,近几年,该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市里举办的各项大赛,尤其是“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劳动之星”等比赛。通过各类赛事,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该系有专业教师21名,已培养出3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以及多名“一体化教学名师”等。

    “以前系里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但在我们进行国家示范校建设后,师资力量培训成为校内的重要推动项目。这两年,系里的教师实力通过培训得到不断提升,进步非常明显。”胡顺平说。

    从全校来看,这样一组数据能说明该校师资水平:近三年学校先后组织200余人次教师进高校、下企业、出国培训,使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现有省、市首席技师5名,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12人,学院学科带头人15人,一体化名师22人,骨干教师34人。(刘桂全 柳俊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