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现代化还需迈过哪些坎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沈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张珏: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本报记者 齐林泉 缪志聪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在于教育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突出标志,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距离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期限,还有不到五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那么,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教育现代化取得了哪些成就?目前还有哪些坎儿需要迈过去?“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此对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和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珏进行了访谈。

    开端良好:总体水平达到新高 各级教育快速普及

    记者:沈厅长,您好。江苏是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对教育现代化进行了长时间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那么该如何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路径呢?

    沈健: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基础是教育的现代化。各国均把经济健康发展、教育基本普及、人民幸福生活作为重要核心指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明确任务和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主动迎接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

    记者:张副院长,大家都知道,一年多来,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受教育部委托,牵头有关单位,研究开发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研制完成系列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报告,那么经过你们的工作,您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走过了哪些路程,到今天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张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国人大、政协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包括部门协调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分解落实机制、部省部部共建机制和检查督促机制在内的推进《规划纲要》落地的长效工作机制,并以纲要为统领,结合教育各重点领域特点,研究制定专题规划以及配套政策、推进实施一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普及与公平、结构与质量方面,还是条件与保障、服务与贡献等方面,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全国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实施本地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立足省情教情,突出发展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为2020年实现国家目标提供了良好开端。各地区在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确立并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工程,有力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了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在总体格局上,各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保持总体协调发展态势。从总体上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也较高。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进展基本符合国情特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要求,在中央和各级政府支持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断加速,进展幅度较大。

    仅从西部地区部分主要核心指标情况看,很大程度体现了国家重点支持政策力度。2010年到2012年,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13.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信息化配备水平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等核心指标的增长幅度均达到20%以上,分别为20.3%、22.3%和21.0%。中西部地区各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有效提升了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总体而言,最主要的成就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对于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教育比较优势越发明显,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形成重要基础。

    二是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推进了我国各级教育普及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基本实现“两基”后,国家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并逐步推向全国。国家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为提高我国各地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与制度保障。2002至2012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由98.58%提升到99.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80.7%提升到90.35%。西部地区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9%,比2002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记者:沈厅长,目前江苏教育现代化的进展如何?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沈健:近年来,江苏作为部省共建的国家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和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5%,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0%,各类教育的质量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

    江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苏南部分乡镇和学校开启了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试点,继而是县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当今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依法施教,积极推动教育立法,严格依法行政。二是科学规划,明确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实践路径,并研究与规划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三是制订标准,使得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四是争取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非义务教育家庭合理分担的教育投入体系。五是深化改革,加快教育改革创新,突破制约瓶颈,显著提升教育活力。六是督导评估,科学制订督导评估制度,依法依规开展评估。七是加强科研,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政策性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八是营造氛围,加强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凝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未来落点:创新教育结构 大幅提高质量

    记者:张副院长,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时间过半,您认为要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哪些坎要迈?

    张珏:对照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现实,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任务严峻。比如在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为明显。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岁及以上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达40个百分点,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2年。而从区域来看,我国农村、尤其困难地区仍面临着“保基本”的严峻任务。我国农村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大部分中西部地区不仅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高,部分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也有待大幅提高,特别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各地区形成一盘棋。由于我国人口多、区域广、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过程中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只有各地区立足实际,把握优势差异,统筹发展,才能保证全国教育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加快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步伐,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矛盾,在结构和质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尤其是要关注教育质量和内涵建设,加快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国情、符合未来公民素质要求、突出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培养的科学、多样的评价制度;建立专业与产业行业的关联,强化社会服务导向,主动建立动态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科专业调整新机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法规、政策和体制;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服务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