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才是硬道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就在西宁市第一私立高级中学的学生考入北大和清华的时候,袁校长说:“这有什么可陶醉的呢?我们要把学生送到国外的名校就读,我相信这也是必然的、水到渠成的事!”

    西宁“一私高”,拒绝“小胜即满”。她的理想与宗旨,是给中学教育的星空留一道靓丽的痕迹。让青海有一段“一私高”参与的教育史,有“一私高”写就的——超凡脱俗的一笔!

    “一私高”把梦想首先“押”在师资上。因为,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师资的水平、素质和能力。

    在这里,一些学校有可能做不到的用人原则,在“一私高”始终不渝——

    第一学历不是本科者不用;非师范专业的不用;没五年以上的高中从教经验者不用;在年度考核中,学生满意率达不到90%的,也立即辞退!

    ——聘的就是有能力、有水准的实力派,看的就是态度与亲和力。

    目前,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来自山东,那是基础教育的大省!

    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3岁,素质好,业务精良;教学的境界高、视点高、水平高!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带毕业班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都在外地,没有生活的羁绊,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同时,只要把书教好,收入就高,无需到社会上“捞”钱,所以心灵就干净!

    毋庸讳言,在青海,能把教师的全部精力用于教学的学校,西宁“一私高”可谓是排头兵。

    正因为有这样的教师队伍,“一私高”基于信赖,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如教师上班,从来不需要签到、打卡;校长从不检查教师们批改的作业和备课本。

    但是,教学必须得好,班级的成绩得高,学生的进步要快。否则,就再也没机会站到讲台上去了……

    当然,如此的教师在“一私高”眼里很值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一私高”舍得给他们丰厚的酬金。

    还有,学校给每个教师缴纳的“五险一金”……

    不仅如此!学校在重奖教师的同时,还重奖学生。

    每学期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部”;

    每年给数百名学生颁发“学习优秀奖”和“学习进步奖”;

    尤其在高考后,“一私高”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给考入中国著名高校的学生发放补助费。

    可以想象,每年这些举措给广大师生带来的动力!

    这使家长们放心了:袁校长和他的“一私高”,在真心办教育上他们有着强烈意志和宽广胸襟!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光有奖励而没有惩戒,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一私高”在重奖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划出了四条绝对不可以碰触的红线——

    不许打架斗殴,不许抽烟喝酒,不许谈情说爱,不许夜不归宿!

    否则,袁校长这位“黑脸硬汉”将会收起脸上的笑容,将会严厉处罚……

    而就这“四条红线”,保障了“一私高”1400多名学生,多年也不发生违法违纪的重大事件!

    所以,风景这边独好!——

    在学校里,没有人勾心斗角,没有人误人子弟,也没有人蹉跎岁月、虚度光阴。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愉快地忙碌着,千方百计地把教的能力和学的水平,发挥到极致!

    如今,西宁“一私高”流传着袁校长的两句“名言”。一句是“用制度管人无小人”;另一句是“教育得按规律办事,不能瞎折腾”!

    “不能瞎折腾”这五个字,包含了什么呢?

    包含着“一私高”摸索的一整套治学“战术”坚不可摧,尤其教学的方法论。

    这是“一私高”的功勋教师郭付合。他的话朴实,却字字千金:“教学,贵在得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避免脱节。”

    这是“一私高”的教学名师曹志权。他一语道破天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要按书本去教,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基础差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这是“一私高”面临的最大实际。如何让这些学生不断提高,首善之战是要拼硬功夫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突破口只有一个: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他们神奇般地打出了“连环掌”——

    首先,在高一就向学生灌输“一定考上高校”的思想。告诉学生:来“一私高”,就图考入更好的大学学习,好大学就在前方,离你不近也不远……

    紧接着,三年教学,把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使学生们这就感受到了——高考不可怕,没有中考难。

    然后,把课讲活,讲得有趣。比如,启发学生:知识往哪里用?从哪个角度探讨?问题还可能有几种变化?……

    “一私高”的学生,就优秀在思维开放而活跃。他们得益于知识的输出没有条条框框,不急于给结论,而重视思辨的进程。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原点思维、类比思维、排异思维……种种探究式的教育,铸就了学生长足发展的潜力与可能!

    同时,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不累积疑问。

    因为,学生一旦在课堂上学不会,课后就很难学会了。“一私高”坚持这样一种观念:一切教法,只要适合学生就好;教学火候的拿捏,要无条件地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进度,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但有一句潜台词,即不容许盲目“跟风”,“跟风”会吃亏,这是很多学校的教训。

    大气而深沉的“一私高”正在努力创出一条全新的路,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校把课堂完全交给教师,让教师去把知识讲透,把学生“点醒”。并首先把学习的技巧教给学生,如问答式学习、推演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批判式学习、贯通式学习、回顾式学习、前伸式学习、归纳式学习……让学法的“三十六计”,储备学生足够消化知识的能力。

    作业也在课内写、课内改。每天晚自习都有教师跟班辅导;“一私高”的学生,是青海仅有的不用写家庭作业、也无需请家教的一群“自由”的学生。

    他们自由——一切课余时间都由自己自由支配。

    他们快乐——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把知识贯通、弄懂;

    “一私高”绝对不搞题海战术,不搞填鸭式的教育,不容许出现学生疲劳而影响智力发挥、思考受抑制的情形。所以,他们很轻松!

    怎样的教师才能把教学,做到如此炉火纯青的程度?“一私高”的回答很简单,也出人意料:“只要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

    在他们看来,每堂课讲30分钟就已经足够。不在于讲得多,而在于讲得精、讲得透。否则,让学生烦,注意力不集中……

    一堂普通的化学课教师编了两句口诀,就让孩子们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并且立竿见影。虽然,只用了三分钟,但孩子们一辈子也会忘不掉——这个知识的概念与方法!

    疑点、难点和重点,都如此被教学的智慧化解!袁校长妙趣横生,把这比作“打洞”。意思是,学习的困难好比一座山。那么,优秀的教师就会带孩子们轻松地穿越;而平庸的教师只会“赶鸭子上架”,硬逼孩子们去爬那座或许十年也爬不过去的高山……

    这种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技术,能为孩子缩短十年或者几十年的成才期,并把难以到达的目的地变得唾手可取,在别人根本走不通的道路上走远……

    难怪,袁校长语重心长:“要尽一切努力,让老师优秀,让学生优秀!”

    早在本世纪之初,袁校长就开始写“如何让老师优秀”这本“作业”。他注意到,很多学校都没摘掉的一个“恶性肿瘤”,即学生们稍有一点没学会,往后的大量知识可能就学不会。知识的“金字塔”还没建成便轰然倒塌,这是教育面临的最大危险……

    而这时,平庸的教师不去帮助学生,却去指责学生。孩子们在连续遭受打击之后,厌学逃学,做出十分糟糕的事情。

    这个问题就出在教学技术上。可以肯定,会教的老师不需要做太多的“思想工作”,就能让学生步步跟紧。

    这使袁校长寝食难安,坐不住了,就去说课、听课、评教,面对面地指导和培训不成熟的教师。

    有的教师模仿其他学校的教法,被他扭转过来;

    有的教师喜欢对学生说:“这个你记住,那个你记住。”袁校长就会毫不客气:“死记硬背会做题吗?怎么让孩子轻松记住,这是你这个老师要去做的事情!”

    还有的教师下课铃一响,就问“同学们学会了吗?”反对这种提问!学会没学会不是问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好的教学,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他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如编写校本英语教材——把中国的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上,避免学生因对国外生活不了解而产生距离感,打掉挡在英语教学面前的大障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