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逝去的大师扫墓
您又是那样的勤勉。2005年,您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学院晚上11点关门,您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您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开会,把钥匙分给了您一把,再也不影响您忙到半夜了。
而最令人感慨和印象深刻的,还是您的朴素。这么多年,不管冬夏,您都穿布鞋。您第一次到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是来推销的农民。也正是因为这个朴素到极致的形象,网友们亲切地叫您“布鞋院士”。
您有自己的金钱观,认为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几年前,您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奖助学金。您说:“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觉进了‘非线性区’,没什么负担,就捐了。”
您离开我们的时候,才68岁。同事们说,您钻研学术太劳累,又太不关心自己。两个女儿和爱人都在国外,您作息不太规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就了事,久而久之营养不良,骨瘦如柴。您走后,在您曾经活跃的科学网上,热门博文几乎全是网友缅怀您的文章:“愿在天国继续把酒言欢,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报记者 唐琪)
吴佑寿 赤子之心“无线”情
从出生地泰国,到香港、广东,再到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作为从战乱苦难岁月走过来的人,您见证了新中国从旧社会走向繁荣富强的全过程。“尽管我们是在国外出生长大的,但我们也想尽力报效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您的拳拳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无线及个人通信、电视数字化、卫星及空间通信、光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都相继有了“中国成果”、“中国标准”,这不仅是我国数字通信领域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也是您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的过程。
从我国第一部话音数字化终端,到计算机的汉字识别系统,再到数字电视传输的“中国标准”,在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中,您的身影无处不在、居功至伟,不愧为我国数字通信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您不仅在科研上一直奉守着身先士卒和一竿子到底的精神,在教育和培养下一代问题上,也有着高瞻远瞩的视野和超前意识。20世纪80年代,在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时,您对博士生培养、创新和学科建设,就有自己的认识和理念。
您说,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永恒主题,青年人来攻读博士不能只为了一顶博士帽,导师也要放手让博士生发挥更大作用;您把自己比喻为一个“穿珠人”,把学生的研究成果比作一颗颗未经雕琢、加工的“珍珠”,您说导师的责任除了把“珍珠”做大、做好之外,还要把它们编织成为“项链”。
您还说,创新的关键是思想上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必须尽快破除引进来模式形成的“懒汉思想”,“跟踪、仿制”不是创新;千万不要在“杂志缝里找题目”,吃人家嚼过的馍;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
时至今日,您的比喻仍然是那么的鲜活,您的担忧仍然值得我们反思和奋斗。
1992年,您曾挥毫写下短句两行:“创业维艰,寒暑四十,已成往事;绝顶险阻,锲而不舍,再立新功。”2005年,您又即席赋诗:“虽是满头白发,心情还似当年,更逢中兴盛世,老牛仍当向前。”
如今,2015年的清明,您离开我们的时间还没过百天,但在您心心念念的华夏大地上,已经有无数的“电波”在不停地诉说着对您的思念。 (本报记者 翁小平)
刘筠 池水涟漪润“草根”
清明到了,岳麓山的花开了,好似为您而绽放。
今年1月22日,听到湖南师范大学的老师说起您逝世了,我几乎不能相信。因为就在2012年冬天,我采访您时,您中气还那么足,您思路还那么清晰,您还拄着拐杖,亲自带着我参观您的实验室。而现在,您拐杖拄在地上的声音已经成了绝响。
您是我采访的第一位院士,然而您待人接物的大家风范,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您再一次让我坚定一个信念: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应该怎样活着。
在采访完您和您的同事、学生后,我们给您定义为“草根”院士,您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我们说您是“草根”院士,是因为您虽然出生在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靠自己不懈的勤奋,跳出了农门,然而您始终没有忘记的是农民,一辈子与农民打交道,一辈子研究为了农民。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四大家鱼”不能人工饲养,人们吃鱼要下河捕捞。您立志要让老百姓餐桌上多一条鱼。年轻的您,花了一年时间,收集了近1000个样本,终于打破家鱼生殖细胞不发育的定论,为家鱼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此,鱼走上了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
您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的水产研究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您说,科研成果自己说好没用,要经得起农民的考验。您还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搞科学的,要时时想着为中国的农村、为中国的农民做贡献。当年甲鱼人工繁殖研究成功后,您立即面向全国开了一个培训班,免费把技术推广出去。
事实上,您的研究成果已让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这么多年来,四大家鱼的养殖累计增加水产品近2000万吨,累计增加纯利润超过300亿元,仅湖南省就有30多万水产养殖户因此致富。
您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您自己生活和办公都非常简朴,却捐资100万元设立了“刘筠奖学金”,资助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您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200多名优秀的博士、硕士和成千上万的本科生。
您的“草根”情怀永远令人敬仰。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林为干 凌波微步舞人生
在网络上输入您的名字,印象最深的是这句:那位90多岁还在写论文的先生走了。
您长期研究微波——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的电磁波,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因为研究内容极其深奥,这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高大上”。
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人们了解您、尊敬您、喜欢您。在您儿子的心中,您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一位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好父亲。
想当年,您在异国驰骋学术界,大长国人志气。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读博期间,您提出了一腔多模理论,使您在微波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它理论意义深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并对现代卫星通信等产生重大影响。而“林—钟方法”的提出,让您成为了国际微波学术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您学成归国,奉献教育事业,展现了您心系祖国发展的赤子情怀。您是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是新中国50年重大贡献科学家之一,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学术界对您成就的肯定。
最值得称道的是,您解开了电磁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关于点电荷在介质球中能够形成多大的镜像、位于何处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从1951年初次接触该问题到此后的40年间,您成功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钥匙,令微波学界欢呼不已。
从教60多年来,您为我国电子学特别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不知您是否统计过?您曾是新中国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导师之一。
您一直身处科研与教学的最前沿,治学严谨,称“自己要做一辈子的研究”。从科研和教学一线岗位上退下来,您丝毫没有懈怠,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笔耕不辍,发表了许多学术研究成果。您常常大年初二就在办公室里加班,90多岁还在坚持写论文,您的勤奋在学生中广为流传。
您听,这是学生们跟您说的话:“愿我辈能取得甚至超越您的成就,这也是您希望看到的!”您应该为此欣慰吧! (本报记者 余闯)
罗国杰 知行合一德与道
在学者眼里,您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事业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
在治国者眼里,您是敢于直言无隐的国之诤士,您把学问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了起来,您提出的德治理论和集体主义原则理论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
在学生眼里,您是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却心怀学子的师者,因为您从来不接受学生送的礼,但生病的学生们却都喝过您做的粥和鸡汤。连2014年底获得的100万元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奖金,您都一分不留,全部捐出来给学生当奖学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