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此“春秋”,彼“春秋”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此“春秋”,彼“春秋”
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得还不到一年,《庄子﹒逍遥游》中就说“蟪蛄不知春秋”。人世间的时光以年作为计算单位,于是“春秋”从指一年的时间引申为泛指光阴、岁月。
由于和时间的密切关系,“春秋”也和历史产生了某种联系。在《史记》出现之前,古代的史书基本上是编年体的,即按年代编写,所以“春秋”成为编年体史书的通称,像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一般就被叫做“某国春秋”,这种用“春秋”作编年史书书名的习惯一直流传后世,比如汉代陆贾的《楚汉春秋》、赵哗的《吴越春秋》,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等。在所有的以“春秋”命名的史书中,孔子据鲁史编撰的《春秋》毫无疑问是最为著名的,此书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春秋”这个词也几处成了它的专称,一提到“春秋”,人们,尤其是读书人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它,它所反映的时代也因此而被称为“春秋时代”。
和孔子的《春秋》相关的还有“春秋笔法”、“皮里春秋”等词。古代的经学家认为孔子作《春秋》,每用一个字必定寄寓了褒贬之意,比如臣子谋杀君主、儿子谋杀父亲,孔子就会用“弑”字而不用“杀”字,以暗示对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的谴责,这种较婉曲但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或“春秋笔”。后来“春秋笔法”这个词的适用对象并不仅限于史书,而是扩展到形容其它的曲折且意含的文字。“皮里春秋”往往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据《晋书》《世说新语》的记载,晋代的褚季野从小就有简傲高贵之风,桓彝认为他“有皮里春秋”,意思是说他表面对其它人、事没有臧否,其实内心还是存有褒贬的。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作了一首关于螃蟹的诗,其中有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此处的“皮里春秋”事实上是曹雪芹借螃蟹讽喻世人的虚伪、狡诈。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些并非史书的书也冠以“春秋”的名称,比如《吕氏春秋》,它虽为子书,但它的命名和“春秋”表示时间的意义还是有关联的。《吕氏春秋》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组成,所谓的十二纪实际上是按一年的十二个月份逐月记载每个月的自然物候、阴阳五行、礼仪人情等情况,因为十二纪以时间为顺序,所以当十二纪放在全书的前面时,就以“春秋”来命名,叫做《吕氏春秋》;当十二纪置于书后,八览置于书前时,则称为《吕览》。
小题1:下列对有关“春秋”的几个名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春耕夏耘秋蕴冬藏,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代指一年的时间,进而引申泛指岁月。
B.孔子“春秋”命名据鲁史编撰的史书是最为著名的,由此“春秋时代”代指孔子生活的时代。
C.“春秋笔法”原指较婉曲但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后指文笔隐晦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
D.“皮里春秋”“皮里”指内心,指内心深藏褒贬而表面不说出来。
小题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汉代贾、赵哗、北魏崔鸿等用“春秋”作编年体史书书名的习惯都受孔子编撰的《春秋》的影响。
B.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各典籍中都有以“春秋”命名的作品,如史书作品《吕氏春秋》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组成,就以“春秋”来命名,叫做《吕氏春秋》。
C.与时间、历史关系密切,也和文化、哲学紧密相联。“春秋”已成为一门学问, 吸引人们去钻研。
D.“春秋”泛指岁月和光阴,也泛指历史与时代,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1:B(应指孔子编撰的《春秋》所反映的时代)小题2:B(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各典籍中并非都有以“春秋”命名的作品,《吕氏春秋》也不是史书,而是子书。)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此“春秋”,彼“春秋”春是播种的季节,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