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在苏东坡的《蝶恋花》里,“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墙里秋千-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
在苏东坡的《蝶恋花》里,“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993年北大推倒南墙办商业街,8年后,北大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北大南墙的推倒与重建,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这南墙,正是北大精神的象征。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
请以“就是那一堵墙”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例文]                           就是那一堵墙
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点亮了大地,我向往阳光,但我依然被一个巨大的身影笼罩。这个巨大的身影如墙一般,在我的童年,在我的少年,留下深深的印记,也注定影响着我的将来——那就是您呀,父亲!
一、回忆那一堵墙
你高高大大地耸立在我面前,对此我很不满,那时候,您可恨地剥夺了我童年美丽的时光与欢乐。
您总是自己贪婪地享受着阳光,忽视了我含泪的目光。我说,我想看电视,我想与好伙伴一起嬉戏玩耍,我想得到那些活蹦乱跳的玩具,您总是以一言不发的方式否定我。
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我有了翻越您的念头,我用了很多办法,但最后还是行不通,可能那时,我还小,无法越过高大的您。我气愤地对您发泄着,用各种手段打击您,为的是把您推翻,虽然您已经伤痕累累,但依然高大的您让我无法翻越。我气愤而又无奈。
二、接受那一堵墙
那些年发生的一切的一切让我发现,想翻越您是不可能的了,我依然处在您身影笼罩的空间中,没有风、没有雨,一切都很平静,也很安全。有点小聪明的我在这空间里找到一点小乐趣,无忧无虑,我满足但我也向往墙外的风景。
时光悄悄地流逝,我慢慢地长高,感觉您不再像以前那么高大了。调皮的我蹦着,试图看看墙外的风景,结果成功了。于是我心中又一次萌生了翻越您的念头。
我用力一跃,一只手抓到了墙顶,然后另一只手也试图抓住,差一点我就办到了。但是我双脚没有施力的地方,导致我像小猫一样挂在那环视四周。我不认为我是窥看,因为那些应该属于我,早在多年以前。我无奈而又满足。
三、翻越那一堵墙
我看见太阳一次次的升起落下,却没有抓住它的光。我在平静中长大,此时的我可以轻易地看到墙外,好奇心促使我翻越了您。
我没有多想,因为对美丽复杂新环境的向往是天性,虽然很陌生,但我早已无数次看过它。
我越走越远,您没有阻止我,因为您知道,该是放手的时候了。我快乐地漫步在这美丽绝伦的空间中,全然忘记了美丽的地方也有陷阱。我为我的好奇心付出了代价:美丽的背后狂风来袭,我打着哆嗦,倾盆大雨迎面泼向我蜷缩的身子。当我后悔离开那堵墙时,回头,却没有看见你不再高大的身影。因为您知道,不经历风雨的小草是无法抽出绿芽的。
四、怀念那一堵墙
怀念是因为再也回不到您庇护的时光,伤痕满身的您又一次无声地告诉我:“孩子,别再回来了,你长大了,我这堵墙再也不能为你挡住什么了。”
我咬着牙落泪了,因为痛并快乐着。
我想叫您一声父亲,感谢您十八年的沉默寡言。
我想叫您一声父亲,眷恋您对那个揪心的儿子的爱。
我想叫您一声父亲,纪念那些您为了我而日益苍老的容颜。
岁月毫不留情地在您的额头刻上时光的印痕,此时,凄美的绝唱唤醒我锥心的痛,这十八年,您付出了多少艰辛!
那曾经高不可攀、现在依然矗立却斑驳满身的墙是我记忆中凄美的绝唱!
我爱您,父亲!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就是那一堵墙”中的关键词是“墙”,根据材料,可以写有形的墙,也可以写无形的墙,或者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根据材料,“墙”可以是“邪恶”之墙,阻碍沟通、破坏统一之墙,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形象的象征。可以选择各种角度来组织材料,比如我们需要或不需要“那一堵墙”,面对“那一堵墙”应该怎么办,是拆掉“那一堵墙”,还是重建“那一堵墙”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考点名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 命题作文概说:

    1、命题作文类型:
    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散文型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

  • 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

    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

  • 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

    高分作文应对策略:

    1、书面整洁有序,字体工整美观。
    2、审准题目要求。
    3、开头引人入胜。
    4、精彩片段闪亮放光。
    5、结尾锦上添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