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作文。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写一篇不少-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答案
分享与分担 我不知道转瞬即逝的流星是否值得我期盼; 我不知道淡淡盛放的樱花是否值得我等待; 可是我知道,那些与我分享阳光,帮我分担风雨的人,是我生命的守候。 分享是爱的针线,缝合了悲伤。这么多年的春晚,从未离开过本山大叔的陪伴。他的小品也成了每年除夕夜最期待的“年夜饭”。他是快乐的,同样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还记得他的小品《心病》中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什么最重要?是快乐!”他把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分享给我们,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再多的不快与悲伤也在这分享中消失了。回想身边的那些人,多少人把他们的爱与希望传递给我们。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又或是诚肯的倾听,亲切的耳语,我们分享的是爱与感动。 分担是心的良药,治愈了彷徨。每个人都记得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退赛的一幕,那样的失望与无助。赛后的舆论,世人的评论给刘翔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可刘翔的教练孙海平与他分担了这一切。他们既是师徒,又是朋友。孙海平关心刘翔的伤势,让他悉心疗养。另一方面,他还关注刘翔的内心,常与他促膝长谈,为他开导。外界的风风雨雨,内心的惊涛骇涛浪他们一同分担。孙海平分担了刘翔心中的不安与痛苦,把赛后彷徨的他拯救出失败的泥沼。最终,刘翔能振作起来,靠的是孙海平无私的分担。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多少人迷失在高大冰冷的建筑物森林,有多少人能共同分担这份彷徨?躁动不安的心灵需要我们彼此分担。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郎台或许不懂这些吧。他一心只爱金钱,没有与妻子女儿分享他拥有的,同样,他也分担不了妻子的痛苦与女儿的彷徨不安。可结果呢?他走了,却带不走他一生追求的金钱,只有遗憾。这虽然是小说,但我们身边也不管这样的人。仔细想想,为朋友分担风雨,也他们分享阳光,我们也会收获更多爱与关怀。 此刻,阳光明媚,我多想把这份暖意分享给你,那个愿与我分担风雨的你! |
试题分析:【题目解读】 “分享和分担”是一道关系型作文。写作时要注重分享和分担关系。而要写好二者关系,作文者就首先要注意把握“阳光”与“风雨”的含义。题目中的“阳光”应该指积极的方面,比如荣誉、便利、幸福等与亲人朋友一起分享的东西。而“风雨”则指挫折、困难等需要克服的内容。 考生既不能光写“分享阳光”,也不能光写“分担风雨”,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倘若光写“分享阳光”,忽视了“分担风雨”就偏颇了;反之,亦然。 本文的最大难点。关键在于两概念的把握,应该平均用力,各占50%,而不能有所倾斜。其次在于两概念的辩证关系的把握上,注意概念间的相辅相承、正反、互补、等关系。考生下笔前必须先把两者关系搞清楚。 【难点把握】 分析了关系型作文的最大难点。“关键在于A、B两词语的把握,应该平均用力,各占50%,而不是A写80%,B写20%,有所倾斜。” “另一方面,A与B之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有的是相辅相承、正反、互补、等关系。考生下笔前必须先把两者关系搞清楚。” 【经典素材】 1、有人说:“一份快乐由两个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 2、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致橡树》) 3、两个朋友 两个朋友正在森林中行走。两人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高个子对矮个子说:“我们是朋友。如果来了野兽,我会帮你的。”矮个子说,“当然了,我们是朋友嘛!” 正在这时,一只熊朝他们走来。高个子一下子跳上了树,而矮个子上不去。他说:“帮帮我,我爬不上去。”可是高个子却说,“不行,这棵树不太结实。” 矮个子只能扑到地上,屏住呼吸。熊闻了闻,走开了。高个子下来问,“熊对你说什么啦?” “在你最需要帮助时他离开了你,他不是你的朋友,”矮个子说。 记住: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伊索寓言》) 4、行人与斧子 正有两个人在同一条路上走,其中一个捡到了一把斧子,于是叫了起来:“瞧我发现的东西!”“不要说‘我’”,另一个人说,“该说‘我们’发现的。”过了一会儿,那个丢失斧子的人来了,指责拿着斧子的人偷了他的斧子。“哎呀,”他对他的伙伴说,“这回我们完了!” “不要说‘我们’,”另一个人回答他说,“该说‘我’完了。”一个人不能与朋友分享所得,就不该指望别人分担风险。(摘自4月4日《广州日报》) 5、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一次,亲戚送给他家两筐桃子,一筐是刚刚成熟的,一筐是已经完全熟透了的。小潘基文建议父亲说:“我们最好把这些桃子混在一起,然后分给邻居们一些,让他们帮着我们吃,这样就不会浪费一个桃子了。”父亲满意地同意了小潘基文的建议。这是一个与人分享的最好事例。 点评:关系类考题的核心是分析和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此之中,得出两者的辩证关系。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作文。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命题作文概说: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⑤散文型命题(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命题作文的“凤头”:
技巧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技巧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技巧三:巧用修辞,文采增色
技巧四:巧妙发问,诱人深思
技巧五:首尾呼应,彰显主旨
技巧六:引用经典,形象寓理命题作文的“豹尾”:
技巧一:自然收束法
技巧二:首尾照应法
技巧三:卒章显志法
技巧四:抒发情感法
技巧五:呼唤号召法
技巧六:巧发疑问法
技巧七:景物烘托法
技巧八:耐人寻味法写作误区:
1、不注意审题,盲目乱写。
尤其是针对抽象的作文题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作文题的推敲,随兴而写造成偏题、离题。
2、不注重文体各自特点。
3、半命题作文补题随意,导致作文题与作文写作内容产生偏离。高分作文应对策略:
1、书面整洁有序,字体工整美观。
2、审准题目要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