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融融映天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这原是一所城郊接合部的普通学校,近年来却作为全国均衡教育的典型案例而颇受关注。几年前,蓝继红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调到城郊的草堂小学当校长。那时的草堂小学还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普通小学,校舍陈旧,教学设备也很简陋,教师的流动和职业倦怠是蓝继红要面对的两大问题。

  于是,蓝继红依托草堂文化,打造诗歌校园,并在学校推行“执行校长”管理模式,即每月公选一位执行校长,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

  短短两年,草堂小学成了有口皆碑的品牌学校,很多市区的家长争着把孩子送到草堂小学就读。从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小学,成长为全国均衡教育、素质教育的典范,草堂小学的发展,仅仅是近年来成都市促进教育均衡大潮中一朵耀眼的浪花。

  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成都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的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思路。具体做法有:一元化标准,即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标准、严格就近入学标准等建立和完善统一城乡的教育标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教育发展模式;全域化规划,通过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灾后中小学布局、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等办法,着眼于1.24万平方公里的“全域成都”,做到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倾斜化配置,通过使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办法,补足农村教育的短板。

  “我们逐步打破区域壁垒、行政壁垒和体制壁垒,努力统筹推进在发展规划、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六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说,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目前还逐步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延伸。

  2010年,成都“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成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被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成都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还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高度肯定。

  今年5月1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会”,吹响了全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

  灾区教育不能落后,教育提振让所有生命都精彩

  4月11日下午,春光融融,记者在汶川映秀小学敞阔的校园内看到,孩子们在塑胶操场上奔跑嬉戏;校园外,则是一座精心规划打造的小镇:川西民居的院落、羌式建筑的外观、仿古风格的客栈……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发生过那场特大地震。

  4年前的天崩地裂,让映秀小学240多名学生和21名老师在地震中遇难,幸存教师中有一半痛失亲人;漩口中学也有53名师生和11位教职工亲属罹难。

  地震发生100天后,映秀小学便在废墟上搭建板房坚强复课;2009年6月,因映秀镇封闭施工,学校又整体搬迁到水磨镇,与当地八一小学合用一个校园。

  “那一段时间,生活充满漂泊感。我们一直渴望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校长谭国强说。

  2011年3月,作为映秀镇灾后重建样板的新映秀小学交付使用。在外“漂泊”了3年的师生们终于回家了。学校现有8个班,200个孩子,教师也经过新聘、支教等方式达到33名。每个班都装备了电子白板,全部实现小班化教学。

  新映秀小学按照抗震8级10度设防,地下打了99根深10米的桩基。教学楼、办公楼都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隔震支座”。主体建筑上镌刻着“所有的生命都精彩”,一面纪念墙上刻有“奏响生命最强音”。

  距离映秀小学不远的七一映秀中学也在历经多次搬迁过渡后,于去年3月3日,搬回了现在的“新家”。学校也由之前的漩口中学更名为七一映秀中学,以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震后教育提振,教师素质非常关键。”校长熊作富介绍,学校制定了一个教师5年培训规划,每年都将拿出20万元作为教师外出考察、赛课以及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经费。

  “灾区的教育不能落后。”汶川县教育局副局长黄万才介绍,地震后,汶川县学校由之前的83所调整为23所,每所学校都配置了一流的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借助这一优势,汶川县提出了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而在四川其他地震灾区,学校快速恢复与提振同样令人欣喜。

  2010年8月底,在中国侨联的帮助下,集结全球华侨华人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援建的新北川中学正式竣工投入使用,结束了3000多名师生异地求学授课的生活。

  “新校园的投入使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升。”刘亚春校长告诉记者,一年多来,“乔迁”后的北川中学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跻身四川省绵阳市前茅。

  ……

  截至2011年12月底,四川省142个受灾县规划需恢复重建学校8323所,已竣工8298所,竣工率99.9%,大大提升了灾区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川灾后教育重建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18个对口援建省(市)共援建学校411所,派出2380人次到灾区支教,灾区教师5907人次到援建省(市)接受培训,199所学校结成对子;通过互派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选派教育专家到灾区指导工作,以及名校与灾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灾区农村学校提高师资和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四川本土高校也为灾区教育恢复重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并筹建了“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组织专家针对灾区基层干部、校长们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教育学院重点为灾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学科培训、管理能力培训;

  ……

  “美丽的格桑花是我感恩的心,飘动的五彩云是我发出的信。多谢了,多谢了,汶川多谢有恩的人;多谢了,多谢了,多谢月亮一样善良的人……”在记者即将离开映秀镇时,谭国强、熊作富等人在灯光下唱起了汶川县谱写的感恩歌曲《多谢了》。

  歌声嘹亮,萦绕在每个人心间。这其中,既有汶川对全国各族同胞发自肺腑的感谢,更透露出不屈不挠的四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自信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