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让特殊幼儿平等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希洁

  特殊幼儿越早接受适宜的教育,未来的发展就越好。特殊幼儿接受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在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就读;另一种是在普通教育机构(如普通幼儿园)就读,即我们这里讨论的学前融合教育

  什么是学前融合教育

  通俗地说,融合教育就是将特殊幼儿安置在普通幼儿园,使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在一起接受教育。幼儿园应当根据特殊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灵活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保证让特殊幼儿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  

  融合教育并不意味着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在所有时间、所有活动都必须在一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举例来说,如果有的特殊幼儿只要教师多加照顾,就能跟班上其他孩子一起活动,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全天候地在普通班就读;有的特殊幼儿需要康复训练,那么他可以半天在本园设置的资源教室或在其他专业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另外半天和普通幼儿在一起。

  为什么要推行学前融合教育

  首先,融合教育可以保障特殊幼儿的正当权益,为特殊幼儿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我国政府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各地发展学前教育,就是为了保证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权益不受侵害。特殊幼儿作为儿童中的一类,也将受惠于此。教育选择权在于家长、在于孩子。尽管在现实层面,幼儿园似乎比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这只是目前因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暂时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情况也会随之改善。其次,长远来看,融合教育为特殊幼儿将来工作、生活,融入社会,积累了最初的经验,并将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普通幼儿园如何进行融合教育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我国普通幼儿园,最需要作出改变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改变幼儿园环境。幼儿园要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方便所有幼儿在园学习、活动不受限制。此外,幼儿园可以根据特殊幼儿的特殊需求,添置一些特殊的设施设备,比如听力语言康复设备、视力矫正仪器、肢体康复运动器械等,还可以设立一些专业教室,比如物理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等。

  更新教育观念。实施融合教育的核心词是平等、发展。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宜其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的环境,发展意味着提供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获取教育成就的机会。因此,要特别提出的是,特殊幼儿不需要毫无原则的同情,有些同情折射出对特殊幼儿的发展能力的不认可。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特殊幼儿,不仅要了解他们的不足,更要看到他们发展的潜能。

  掌握科学方法。有些教师面对特殊幼儿,不知所措。其实,教师不必过分担忧:目前教师使用的很多教学策略都在关注幼儿的个体需要,这些策略同样适用于特殊幼儿。同时,教师也需要掌握与特殊幼儿交往的基本常识:比如和听障幼儿讲话(很多经过语言训练的听障幼儿能够说话)时,要面向他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口型;为盲童导路时,不能拉或拽他们的手或盲杖,而应当将他们的手放在自己的肩或者手臂上,让他们感知肢体的运动,以此判断路况;对待智力障碍幼儿要有足够的耐心,需要再三地告诉他们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给教师提供充分的培训,让教师卸下心理负担,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更从容、自信地对特殊幼儿进行教学。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已经采取具体措施,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北京从2007年开始在18所普通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实验;上海各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特殊幼儿学前融合教育的指导工作;四川新津、双流等地近年一直在深入、系统地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特殊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