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播洒施春暖 教育扶贫满庭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下沉式广场 宋相国援藏结对认亲帮扶途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扶贫更须“扶智”。攻克最后这个贫困堡垒,正是要发挥教育扶贫重要作用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成都市大弯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对口帮扶、教育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落在实处,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新龙县及九龙县多所中学,对这些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观念、校本教研、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倾心帮扶,将爱心播洒在藏区学校的教育事业上,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藏区学生身边。大弯中学以对口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逐梦前行。

    不畏艰辛、情洒甘孜——生动践行帮扶使命担当

    “关心和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全面提高四川均衡教育整体水平。”大弯中学校长赵泽高深知,藏区学校更为缺乏的是优秀教师与优质教育资源,地域限制是贫困偏远地区获得优质教育的最大障碍。2001年以来,大弯中学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骨干教师赶赴甘孜州进行对口帮扶学校挂职支教。他们远离家乡,为藏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暖心而感人的故事,赢得了少数民族师生和群众的一个又一个好评。其中、宋相国、周小兵老师是支教教师杰出的代表。

    宋相国,大弯中学生物教师,一位年轻而有激情的共产党员、优秀硕士研究生。2014年,宋相国毅然放弃在成都的舒适生活,主动要求用自己宝贵的两年青春时光去丹巴支教。宋老师负责高中两个班级的生物和历史教学,同时挂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藏区行政事务繁重:考勤排查、群众沟通、简报汇编……为做好行政值周工作,宋老师常常是鸡未啼便先行去学校整理工作,披星戴月满身疲惫才能回到宿舍休息。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把脉问诊”,他先后到中路、梭坡、聂呷、岳扎、水子、巴底、革什扎等乡镇开展调研,两年内他踏遍了丹巴山山水水,撰写了多篇优秀调研报告。长期的繁重工作使宋老师于2015年3月突发疾病,但为了不影响高三学生复习,他坚持带病工作,后来因病情严重不得不返回成都接受治疗,继而转院北京手术治疗。术后第一时间,他又不顾医生的恢复建议和领导、亲友的劝阻回到丹巴,重回教学岗位。宋老师不但高质量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为学校培养了6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周小兵,大弯中学体育教师,一名体育专业优秀研究生。援藏,让一个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感到踌躇。茫茫的雪域高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以及爱人和两个孩子,他和妻子又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责任。思虑再三,周小兵还是顶着身边亲戚朋友的质疑和亲人的不解,离别了年迈的父母,告别了弱小的女儿和没有满月的儿子,把家庭的重担抛给妻子一人承担。

    刚到九龙县,因为无法适应高原的气候,连续几个夜晚周小兵都无法入眠,眼睛像被蜜蜂蜇了似的肿胀疼痛。在九龙县中学支教期间,周小兵挂职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政教工作。在掌握挂职学校情况后,他迅速投身到学校的管理教学之中。在课程教学上,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让藏区学生掌握了体育知识与技能;在学校管理上,他倡导学生会管理等制度,得到了同事及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工作上,他放弃周末休息深入贫困学生家进行家访,积极协调联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让藏区孩子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忠诚援藏、智慧援藏、务实援藏、廉洁援藏”“奉献藏区,建设秘境九龙”。周小兵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出征时的诤诤誓言。援藏结束时,九龙县教育体育部门授予周小兵优秀援藏教师的光荣称号。

    支教甘孜,青春无悔。陈显明、宋礼福、张北安、王应、张跃……大弯中学数十名青年教师也像宋相国、周小兵教师一样先后走上援藏支教之路,他们用爱心、奉献、智慧、担当,书写了教育扶贫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对互动、守望相助——优质教育资源在藏区生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扶贫送去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输血”,完善“造血功能”更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大弯中学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落实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帮扶举措,用心把教育扶贫做精、做优、做实。近年来,学校把教学管理经验倾囊相授,培养了一个又一个骨干教师,为藏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对一”订协议传帮带。大弯中学年级组长分别与九龙县对口帮扶学校各年级管理干部以及教师代表签订了《年级结对帮扶协议》,正式结成“一对一”传帮带,组建QQ群、微信群,以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式进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研活动等互动交流。大弯中学还与结对学校探索建立“民族地区中学课堂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将自身先进教学管理经验注入民族地区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探索出了一条让藏族学生由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路径,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学校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助力校本教研发展上,大弯中学激活多种元素,帮助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进行课题的开发和应用、校本教研课程的开发、微课的讲解和制作,举办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逐步引领藏区教师从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先后帮助九龙县教育系统申报了3个教学研究课题。其中,两个获得州级课题立项,一个获得省级课题立项。

    “点对点”派师资强支教。大弯中学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九龙县学校挂职支教,支教教师们充分发挥“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的精神,在岗位上各显所长。他们主动参与支教学校管理,针对各个层面积极出主意、找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在藏区学校生根发芽。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注重师资培训、建立家校沟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及家委会等一条条可行性建议先后被藏区学校采纳并运用在教学管理之中。

    针对贫困山村儿童辍学、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支教教师们用真心和爱心走遍偏远山村开展家访工作,同家长们促膝长谈,询问家庭的具体困难,如孩子习惯培养、性格形成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教师们想方设法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经过教师耐心的宣传开导,贫困山村重视孩子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学生努力读书、家长尊敬教师的现象渐渐多了起来。

    除了长期支教的教师,大弯中学还在自身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每年选派8名一线优秀教师到九龙县进行短期支教,解决对口学校部分学科师资紧缺的问题。

    “手拉手”常互动深交流。大弯中学联合对口帮扶学校开展“手拉手”主题活动,组织九龙县和青白江区学生与家长代表进行互访。这一活动既让藏区学生走出山区,接触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为青白江区学生和家长实施爱心帮扶,进行特色援助搭建了沟通的平台。

    为了丰富帮扶学校的课余生活,大弯中学帮助九龙县中学筹备并成功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届多元素田径运动会;帮助九龙县成立了首支青少年足球队,并选派专门的体育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推动藏区学生全方位发展。

    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弯中学对口帮扶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8年,被四川省政府部门授予“2017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至高至佳、立善立美——潜心打造西部教育名片

    大弯中学在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政治担当的同时,始终牢记育人初心,秉承“至高至佳、立善立美”的校训,造就了业界同行广为赞誉的教育办学“大弯模式”。学校获得了四川省首批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一连串的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无不彰显着大弯中学深厚的办学实力和丰硕的教学成果。

    大弯中学拥有一批一流的教师队伍,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狠抓教学质量及学生常规,形成了“天地人和 润物无声”的校风;“精研善教 严谨笃行”的教风;“厚德敏学 知书达礼”的学风。高标准建设教学、生活、运动配套基础设施,高考综合评估多年名列成都市郊区县“国重”前列。

    同时,学校实施生态办学的“适佳校园文化”、以体育人的“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的社团文化、倡导个性发展的“走班制”……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办学举措,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驱动大弯中学办学成就不断刷新。

    教育帮扶有道,春风化雨无声。教育扶贫,承载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使命与希望,托举着藏区学子公平教育的渴望与梦想。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大弯中学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担当,不断发出教育扶贫、脱贫攻坚的澎湃动力,在对口帮扶、教育扶贫的追梦路上,奋力谱写助力藏区脱贫奔小康的华彩篇章。(唐天利 司克辉 张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