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歌成为童年的亲密伙伴
在刚过去不久的世界儿歌日,《中国青年报》梳理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儿歌,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啊啊啊,黑猫警长”“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再次强调了儿歌的教育价值,呼吁让优秀的儿歌作品陪伴儿童成长。
的确,儿歌对儿童来说是美好的回忆,等到了中年、老年,再回过头来听,往往能唤起当时的回忆,成为一种极其幸福的存在;对国家来说,留下儿童的歌声,也就留下了那个年代儿童的形象和情感,做到了用歌声来记录历史,反映儿童心声,实现了一种很重要的文化传承。进入新时代,对儿童而言,依然需要儿歌这个亲密伙伴,借助儿歌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教育者而言,需要拉近优秀儿歌与儿童之间的距离,让儿歌成为育人的新载体。
都说一所好学校应该有三种特别悦耳的声音,那就是笑声、读书声和歌声。尤其是歌声,是童心的自然流露,是教育焕发勃勃生机的表现之一。歌声也好,音乐也好,都有疗愈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一首动听的儿歌,旋律优美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诗意如《我们的田野》,诙谐幽默如《邋遢大王》,往往兼具很强的艺术性和教育性,在传唱过程中能起到学习新知、愉悦身心、疗愈心灵的作用,有助于塑造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而且,优秀儿歌用的基本是浅语艺术,文辞优美、通俗易懂、节奏感强、便于传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引入儿歌这一形式,让优秀儿歌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表达力、审美能力都会无形中得到提升。优秀儿歌往往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体现着汉语词工句丽的外在之美和意境深远的内在之韵。因此,不仅在学前阶段,在中小学阶段也应充分展现优秀儿歌的教育价值和审美功能,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营造他们的精神世界,培育积极的价值观。
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幼儿园经常播放的,要么是上世纪流行的儿歌,要么是过于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在小学,优秀儿歌的教育价值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优秀儿歌数量多、精品少,与写作难度大、经济回报较低、创作者不够深入儿童等有关,但这并不应是搁置优秀儿歌的理由,更不应成为其进校园、进课堂、进童年的阻碍。让校园里充满歌声,让儿歌成为童年的好伙伴,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建立激励机制,为儿歌创作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者发挥优秀儿歌的育人作用,将其活学活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儿歌,让优秀儿歌反映时代变迁,反映儿童内心世界,当成一种共识。不仅是儿歌,民谣、诗朗诵等也应在儿童之间口口传唱。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吟唱那些优秀的英文儿歌,在不同旋律、不同旨趣的对比中,帮助儿童对儿歌有更深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有益的成长养分。
(作者系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祝陈小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