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美大学生”事迹扫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清华大学2015级本科生于纪平 电子科技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马天琛 北京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王绍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吕松 南京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刘敏 东北师范大学2015级本科生刘强 四川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燚 西安财经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李二阳 南开大学2015级本科生阿斯哈尔 武汉理工大学二○一五级本科生黄莺

清华大学2015级本科生于纪平:投身超算研究献力国家发展

    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参加全部3场超算国际赛事(ASC、ISC、SC),并包揽全部冠军,使清华超算团队实现了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满贯”,成为目前大学生超算竞赛唯一实现“大满贯”的队伍,队长于纪平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达拉斯举办的SC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国际赛事,要求参赛队伍需要在3000瓦功率内搭建计算机集群系统,并在集群系统上进行6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比拼。

    11月12日晚上7点,比赛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比赛中的神秘应用也被公布——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这个超算领域的经典问题。

    按照赛前的安排,队长于纪平和另外一位队员一起负责解决神秘应用。在总时间已经过半时,题目的第二个数据点的编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比赛最后一天凌晨4点,队员们被紧张的气氛笼罩着。直到最后一天凌晨6点,第二个数据点成功运转起来,于纪平也长舒了一口气。等到其他队员从酒店返回赛场接替监控机器的工作时,他终于可以在赛场的桌子下稍作休息了。

    终于,经过三天两夜的“鏖战”,清华超算团队赢得了SC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的总冠军。在国际超算比赛的赛场上团队作战,除了过硬的个人能力,更加体现出了于纪平作为队长的沟通和统筹协调的本领。

    以兴趣始,以深爱终。“搭建更快的计算集群,尽可能发挥出硬件的计算能力,是一件有趣而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将继续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于纪平说道。

电子科技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马天琛:建立高校学生交流互动平台

    “面聊”,这是马天琛早在英国留学期间就有的念想。“在国内,我特别想了解国外的学校和师生,在国外,我又很想跟国内的学生互动交流,当时,这些没有一个专属平台可以做到。”

    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2013年马天琛考取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在这个以电子信息学科著称、创业气氛浓厚的校园里,他的创业劲儿更加浓烈。“高校的学生群体如此的庞大,为何不建立一个专门针对高校的学生之间交流的互动平台?”

    同年9月,教育部宣布启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全国7所试点高校之一。马天琛带领着“面聊”团队紧紧抓住了这次机遇,开始了探索将“面聊”打造成一款校园移动交互平台之路,服务范围覆盖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教育部网络文化试点产品之一,并在首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奖。

    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大力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及党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背景下,马天琛带领团队最新自主研发的以“皆知”为核心的数字文化建设和思政党建教育云平台发布上市。

    “皆知”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及党建思政移动学习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思政党建、高校文化、公图建设、电子商务、教育扶贫等不同领域,为全国数字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独特性、全面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服务方案。

    向上方能向心,向心才能向善。马天琛发自内心地说:“父母赋予我生命,新时代的中国梦赋予我青春的使命!”

北京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王绍鑫:化废渣废气为新型建筑材料

    他刻苦钻研,变废为宝,致力于实现新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已获授权7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积极投身基层党组织建设,曾担任党支书并带领所在支部获得“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他乐于奉献,服务他人,曾担任多门课程助教,积极传播创新理念。他就是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王绍鑫。

    师从王习东教授,王绍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他却说,自己的专业不仅与“高大上”毫无关系,反而是充满“土气”的。

    在实验过程中与他打交道的几乎全部是来自工厂的废渣与废气。废渣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废气的排放直接造成大气污染。在王绍鑫眼里,这些废渣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它们可以变成新型绿色板材、新型陶瓷材料、新型建筑复合墙体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导师的指导下,王绍鑫和同学一起在实验室的工作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一体化、低成本、易拼装并且保温效能好的节能房屋。该房屋所包含的科技成果入围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并在展览期间以“循环低碳家庭体验馆”的形式进行了实物展示。该房屋的一大亮点就是,其建筑材料全部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品。

    作为工学院2014级博士生一班党支部书记,他将创新的理念应用在工作的点点滴滴。王绍鑫带领支部党员对中国工业低碳发展进行讨论,探讨如何降低中国工业碳排放等问题,为工业低碳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吕松: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

    “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真正改变人类生活,才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吕松认为学术研究不仅应该解决科研问题,更应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014年,吕松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新能源方向的研究。在研究常温热电材料时,正值国内掀起共享单车热潮,大量的单车投入使用,安全问题随之而来。他在聊天中偶然得知导师朋友的孩子在夜晚骑行时发生意外,因没戴头盔受到严重伤害,由此萌生了运用热发电技术开发一款自发电智能头盔的想法。

    为了解决热电材料效率低下的问题,他不辞辛苦,主动联系了全国18家研究热电材料的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国际知名高校在此领域的学术泰斗,与他们交流探讨。终于在中低温范围内热电材料中取得突破,成功开发出利用人体骑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发出电力,并给予智能警示的自发电安全头盔。这款头盔克服了骑行过程中发热出汗造成的热舒适性问题及无主动警示问题,大大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同时,利用人体产生的热量发电,更加符合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有创意、有激情,吕松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坚持科技创新研究,让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身“精灵、魔法师、剑客”,把一组组枯燥的数据、模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科技产品,将尖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南京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刘敏:用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

    “你有不可征服的灵魂,任何艰难困苦都不会让你低头,你已经用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了,面向光明的未来,永远不会倒下。”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样评价刘敏。

    刘敏是四川北川人,在2008年那场灾难性的地震中,16岁的她曾被埋在废墟下长达30个小时。

    “再晚两个小时,你就没命了。”这是被救之后医生对她说的第一句话。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和抢救生命的迫切,刘敏不得不在帐篷中目睹医生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截掉自己的右腿。

    从地震伤害中恢复过来后,刘敏继续回到学校学习。返校最初,她的月考名次是班级倒数第三名,然而到了高二期末全市统考的时候,她的成绩已经奇迹般地上升到了年级第四名。刘敏最终如愿考上四川大学,四年后以优异成绩顺利保送到南京大学继续深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