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示弱是一种教育智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德培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安排我代小学一年级的课,语文、数学包班。语文课本上的汉语拼音让我犯了难,因为我是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上世纪50年代上小学时,没有系统学过汉语拼音。为了过好拼音关,我只好向同行请教,恶补了两天,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靠恶补而来的知识毕竟不很牢固,教学汉语拼音时,偶尔会将那些声母、韵母与英语的国际音标混淆,真是“教然后知困”。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找来,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一方面请学生教我汉语拼音。学生见老师向他们学习,颇为惊奇。在他们心目中,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老师,居然也有“笨”的时候。于是个个“好为人师”,争先恐后地教我读、教我写,好不热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和虚心求教,我的汉语拼音知识有了很大进步,居然在全公社小学教师汉语拼音考试中,获得突出成绩。由于我经常向学生请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融洽了师生关系,教师的好学精神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与教育作用远远超过了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因此,在期末全公社统一考试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出乎意料地优秀。

  此事让我思考良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至圣先师”,在现代媒体多元化的情况下,更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教师未必总是领先于学生。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必硬撑着面子去维护所谓的“绝对权威”。我们不妨放下架子,适度示弱、示笨,低调地与学生合作,共同探讨。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反而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能够破除学生对教师的迷信心理,改变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从属地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教学相长”的平台上得到锻炼、体验成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可能被激起一百次成功的欲望。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次示弱、一次示笨、一次低头、一次俯身,学生就会多一次昂首的机会、多一次阳光的机会、多一次欢乐的机会、多一次成功的体验、多一次幸福的感受、多一份创造的激情。

  适度示弱是一种教育智慧。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后来的教育工作中,时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在课堂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寻求适当的机会,把自己“不知”的一面告知学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容易“出彩”之处,要抑制自己“欲出惊人之语”的冲动,戛然而止,稍加等待,甚至用自己略显“笨拙”的神态为诱饵,“钓”出学生的“精彩”来。灯光过分明亮,便使烛光暗淡;皓月当空,便使众星失色;要欣赏学生思想的璀璨,教师就要在适当的时候自敛光芒,不与学生“抢风头”,不与学生“争镜头”,把“舞台”留给学生,把焕发精彩的机会让给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