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 融合 创新
“教育需要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行为,也可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但没有这种理想,教育就没有方向,前进就没有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也是如此。”在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教学改革大会上,该院院长黄董良如是说。
做有理想的开拓者
2010年,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作为浙江省首家脱离母体外迁的独立学院,六千学子从杭州搬迁至嘉兴海宁。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在海宁这片重视教育的沃土中成长并走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
目前东方学院所在地为杭州湾北部的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科教新城内,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院交通便利,紧临沪杭高速公路和杭浦高速公路,离浙江财经学院下沙校区直线距离10余公里。
走入这个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恬静舒适的美丽校园,“商荟经纶、会稽苍穹、学法问政、精算融通、聚财论税、博文雅艺、语贯中西、解码世界”等凝练各分院及相关专业的蕴义与特点的字样,出现在每一幢教学楼前,让每一位外来者都感受到东方人的品格追求,也更寄予学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希望。慎思亭、随想亭、且停亭、日晶桥、月轮桥,这些富有中国文化意义的景观建设,更为这所以经管类专业见长的东方校园带来浪漫气息。看到这些,谁曾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耕的土地。
每一个东方学院的教职工都不会忘记,在2010年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该院院长黄董良提出的做“四心教师”的要求。他提到要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东方学院的创业者,并要求全院教职工做到“四心”——事业心、责任心、仁爱心、进取心。在东方学院从平稳搬迁到内涵建设的阶段,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才使得学校顺利完成转型发展。在2011年的全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院长黄董良又对学院建设提出了建设“活力东方、魅力东方、实力东方”的要求,旨在把东方学院打造成一个以文化激发活力,凭声誉彰显魅力,用特色凝练实力的大学。
做有智慧的融合者
“顺潮、迎潮、弄潮、领潮”,东方学院图书馆大型油画——《逐浪钱江》很好地诠释了这所钱塘江边大学的精神。顺势而为把握市场机遇,敢于迎接办学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擅于运用经济社会资源,敢于开拓,有担当,讲奉献。
学校搬迁海宁后,因为是海宁第一所大学,海宁市政府对东方学院的各项建设都非常重视。2010年10月海宁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就带着各部门的负责人前来接洽,此后又多次前往学校座谈,并与东方学院一起成立校地合作领导小组,促进大学功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互利双赢。
有服务地方之心,更有服务地方之力。学校迁址海宁之后,依托有效的激励机制及高效的服务平台,东方学院完成了将课堂与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东方学院的教师,不单是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者,他们的智慧与抱负早已飞出象牙之塔,服务于广阔的地方发展舞台;而东方学院的学生也能更多地进入学校所在地附近的物流企业、大型商贸企业、法院、公共管理部门,实现就近专业对口的实习。
2010年12月,海宁市人民法院与东方学院牵手共建科研合作基地,双方合作举行了两届专题研讨会,专业教师和法官共同研讨审判理论与实务,院校合作机制进一步成熟。海宁市人民法院巡回审判点正式落户东方学院,这在浙江高校中尚属首创。之后法院精选真实案件审判多次“搬进”大学校园,让法学专业师生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庭审氛围。
2011年12月,海宁市十余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高管与东方学院的博士专家们汇集一堂,共同开展“海宁—东方资本论坛”。自此搭建了一个海宁企业家、金融家、投资家以及专业学者交流才智、汇聚商道、互助合作、共创未来的高端资本智汇俱乐部,海宁市各中小企业也有了“智囊团”。
2012年东方学院信息分院组成的教师团队,通过半年时间到江苏、杭州各地开展关于国家服务外包行业的调研,为海宁市“十二五”规划提交了一份量身定做的《海宁市“十二五”期间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工商管理分院院长王跃梅,以“海宁市皮革城市场开拓”为选题的案例,入选为全国MBA百优案例,并引发了如何保护皮革城地域品牌的探讨。工商管理分院与当地八方物流公司共同申报,并获批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批产学研基地项目。财税分院师生对尖山开发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向当地政府递交了社会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建议报告,海宁周边村庄的人口、社保、生存状况都已成为该校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主要依据。
做有特色的创新者
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才能实现更大的跨越。为积极融入海宁地方经济,东方学院正积极谋划以“中国民居建筑研究所”和“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为依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进一步深入和融合海宁地方经济。
同时在融合海宁文化经济的基础上,东方学院也不断强化自身内涵,在人才培养上进行特色创新,与地方文化建设共同发展。坚信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不管是在何地办学,学校一直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落户海宁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善制度保障。
该校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冯睿告诉笔者,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确立了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跟踪分析表明,该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达70%以上。为此,学校通过多年实践,面向特定社会需求确立了特色人才培养策略,构建了“课程、实习、竞赛、科研、讲座、社团、社会活动”七平台协同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使得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形成教学资源互补、教学形式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搬迁海宁后,因为各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东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为通畅。
目前学校迁址海宁已经两年多,已由创始阶段转向快速发展阶段,步入了内涵式发展的轨道。在新校区的两年多时间,各类好消息也接踵而来:最近两年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以96.3%和97.72%创历史新高;学院新校区为了强化经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向全国推广,近两年时间接待了全国7个省50多所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学专业学生在全国900所高校参加、71000件作品提交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艺术节学院奖大赛中,获得唯一全场大奖;艺术专业青年教师于田作品获乌克兰《4th Block》国际生态海报三年展中的国际评审奖;创业学生许鑫瀚成为2010年度唯一一名大学生代表被评为浙江省教育新闻年度人物;全国徐志摩诗歌节第一次进大学校园。
正如东方学院《迁建赋》中所言:“锐意精进,再展宏图,遍地寻访觅胜境;天道酬勤,落址长安,学院移师定海宁。四载兴工光阴荏苒,万人学府聿成壮观。”黄董良说,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不懈地走特色发展的道路。(黄晓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