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流淌 让格桑花盛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7月22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尕牧龙上村支教点,江苏大学格桑花志愿者宋薇(前右)利用自制的小实验器材——传声筒给当地学生讲解有线电话的原理,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 初一学生顾植青(右一)协助志愿者利用“磁生电”实验教具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解发电机的原理。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盛开的油菜花地采风,尝试着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的美丽风景。 高原炽烈的阳光下,孩子们正在用志愿者带来的足球玩射门游戏。他们用心感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志愿者周盼盼(左一)结合专业知识,利用地球仪给孩子们认真讲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开阔他们的视野。 志愿者雷雨晴(右三)握着小学生王有惠的小手,耐心地教她认识电子琴的琴键,并且弹唱起《小星星》等歌曲,引得两名初中生也轻声合唱起来。 “老师、老师,这里面的人好近呀!我都能‘摸’到他了!”孩子们在志愿者张俊(右一)的指导下,戴上VR眼镜兴致勃勃地体验VR技术带来的神奇景象。 志愿者到赵蓉章、赵鸿章姐弟俩家里进行家访,刚进门就被她们拉着辅导起暑假作业来,原本计划半小时的家访活动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7月中旬,祁连山南麓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又一批江苏大学格桑花志愿者背起行囊,千里迢迢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尕牧龙上村,陪伴村里的孩子过暑假。

    日前,循着一阵阵回荡在山间的欢笑声,记者走进尕牧龙上村六社江苏大学格桑花支教点,原来是一群孩子在踢足球。足球是志愿者带来的,孩子们此前从没接触过足球,充当教练的志愿者也就是个业余水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电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我们来试试自己动手发电好吗?”教室里,志愿者张紫涵手把手地教他们做科学小实验。“小灯泡亮了!亮了!”一阵惊呼中,孩子们兴奋地拍起手来。

    协助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做实验的是来自门源县第二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初一学生顾植青。顾植青的家在山那边的寺儿沟村,距离尕牧龙上村有20多公里。她已经连续4年参加江苏大学格桑花支教活动了。“哥哥姐姐帮助我们开阔了眼界,让我们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她深有感触地说。

    比顾植青家更远的是来自大通县的蒲发瑞,她是大通县桥头镇园林小学五年级学生,住在尕牧龙上村的表姐家。听表姐说她们村来了江苏大学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过暑假,她便在父母的支持下慕名而来。此时,志愿者齐震宇正辅导她做暑假作业呢。

    “过去,我们这里的孩子一到假期就‘放羊’。有的娃耍晕了头,到假期结束时连作业都完不成。我总感到这不是个事,可拿不出办法来,干着急没有用。志愿者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孩子们变得懂事好学,外出打工的父母也放心了许多。”尕牧龙上村村支部书记赵明普说。

    “让爱流淌,让格桑花开。”江苏大学格桑花支教团队从2015年开始走进门源,每年暑期都以授课和夏令营的形式开展支教活动。志愿者在讲授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文化课、指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还特别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比如科学课、美术课、音乐课、安全教育课、体育课、VR眼镜体验课、卫生保健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由于尕牧龙上村比较大,为方便孩子们就近参加支教活动,江苏大学格桑花支教团队设了两个支教点,从志愿者食宿所在的尕牧龙上村六社到另一个支教点开展活动,需要翻山越岭近一个小时。于是,队长张俊将14名队员分成两组,上午组早上7点出发,中午11点半返回;下午组中午1点出发,下午5点半返回。

    “参加支教活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借此了解农村、了解西部、了解中国,在奉献中磨炼成长,让人终身难忘。”第二次来尕牧龙上村支教的张俊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