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博古今雅学 育大气英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是浙江育英教育集团的发祥地,现有70个班级,学生3000多人,教职员工421名。办学26年来,学校秉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仁为本,和为贵”的传统,注重学生智慧的发展和德行的涵养;学校同样笃信“仁者无疆,仁爱人生;知而获智,智达高远”的信念,把教育当作一种高尚的服务,高瞻远瞩,优雅从容。

    近年来,学校着力于博雅教育的建设,通过“博学于文,雅蕴于行”的文化教养和道德实践,弘扬博雅精神,建设博雅校园,培养博雅学子,成就博雅教师,让博雅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让博雅气质成为师生的主特征,让博学雅正成为学校的主色调。

    唤醒卓异 获得自由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目标:“独立的生存能力,真挚的情感世界;规范的德行规则,负责的处世态度;多艺的特长基础,创造的科学意识;自主的求知能力,自强的进取精神。”这其实是育英博雅教育早期的目标雏形。随着学校逐步发展,博雅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师生都能深度理解博雅教育对于不同对象的含义:博雅之于学校,是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人的重要目标;博雅之于教师,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情怀,是对学生教育的示范和提醒;博雅之于学生,是自信满满、文明大方的举止和习惯。师生们也明白了“学校因博雅而令人向往,教师因博雅而受人尊敬,学生因博雅而更加灿烂”的道理。

    真正优秀的教育让我们活得“明白”,它赋予我们寻找与定义事物意义和内在价值的能力,敦促我们不断地质疑、寻找、思考和反省,最终将我们带到幸福的彼岸。育英认为:儿童即可能性,“英才”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简而言之是“还没有”和“将要是”,生成、创造、超越正是可能性的本质,育英就是要展开过程,面对儿童的可能性,让儿童“成长、表现、美好”。育英学校从学生视角、中西交融、文理均衡、自然发生四个方向思考,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学生想要的样子,不仅有理性的光辉,还要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充满情趣、理趣、智趣的世界。博雅教育践行中西交融,传承已有良好传统,汲取国外先进理论、技术,设计多元课程,推进学校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生;博雅教育同时促进文理兼容,着眼于人的整体成长的需要,保证学生面对未来时的高起点;博雅教育还是自然发生的,如果把生命看成种子,按照成长的规律来顺养、牧养、慢养,生命的天性得以良好保存,人格的形成得以更好完善,博雅教育,遵从人类天性,让教育自然发生。

    为此,学校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引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点,建构了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博学雅正的“六英”学子。具体来说:博,是指博爱立德、博学促智、博艺展能;雅,是指举止文雅、心智慧雅、情趣高雅。

    构筑蓝天 群雁高飞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个育英人的发展追求,而构筑一片蓝天,让大雁不再孤飞,则是育英团队建设的主线。除了增强教师的工作安全感、家庭归属感、生活幸福感,让教师拥有事业的成就感,是育英的领导班子一直追求的目标。他们认为,只有服务成长,助力发展,让每个教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育英的博雅团队建设才能固本强根。

    学校通过一系列策略,致力培养一支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一是建立育英博雅教师形象,通过形象塑造、理念引领、全力执行来建设博雅教师队伍,并通过“四格进阶”为教师成长搭建进步阶梯。二是借助博雅精神,发展教师的博雅君子人格,培养教师发展目标,做“智慧·幸福”的育英教师,即有正确的价值观、伦理意识和行为、主动负责态度,宽厚包容、内心丰富。三是树立育英教师博雅课堂自觉追求意识,培养教师以尊重博爱、开放探究、轻负高质、深度思维四个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更优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

    当然,学校也考虑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措施助力教师职业发展,以名师工作室、“一师一品”计划、读书研修、学术月、魅力课堂等作为教师提升的手段,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载体和途径。除此之外,学校还对博雅教师实施优才计划、学术成果计划、菁才计划和“彩虹质量计划”等系列奖励计划,为博雅教师提供优渥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上升通道。

    期许未来 梦想花开

    “用课程点亮孩子的美好未来”,这是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课程实施的纲领性目标。该校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俞国平认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以课程托底,用课程滋养学生。育英以“传统文化修身,科学理性笃行”作为两大鲜明的教育齿轮,通过“双轮驱动”,将课程改革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温州市乃至浙江省课程改革的先锋。

    中华文明极其深厚,传统文化的修习可以帮助孩子们重构“君子之范”。为此,育英以增进家国认同为目标,诵读国文,了解国史,修习国艺,发展国技。学校借助少年国学院聘请知名教授、作家、学者为课程指导,将国学课程单列和有机植入基础性课程,形成了主题化、个性化、结构化的国学课程群。民乐演奏、书法练习、国画创作,成为校园的风景;校舞龙队参加浙江省和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分别取得了第三和第四的好成绩;学校自编了一到六年级的《经典诵读》教材,“千人诵读”气势磅礴,经典演绎荡气回肠。在强调“传统文化修身”的同时,还需要科学理性的精神,就是要建设育英学子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育英以中西融通的视角设计了博雅“三学六领域”课程体系,“三学”课程即学校基础课程、学院拓展课程、学舍生活课程,分“六个领域”设置:一是健康雅体,体质英伟,有心理、大课间、早锻炼、“四球”、啦啦操、攀岩、美式橄榄球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体育社团选修课程,有运动会、挑战吉尼斯等竞赛课程。二是修身雅行,行为英范,包括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社政、国学经典、SGC德育综合实践课程。三是守信雅正,品格英毅,有品德+、班级微型课程、毅行、毕业仪式、“孝行天下”德育等课程。四是悦读雅思,学业英慧,有全科阅读、主题融学科项目等。五是多艺雅心,特长英秀,主要有艺术课程、艺术选修、文化节综合艺术。六是博采雅慧,视野英达,主要是国际化课程。

    近年来,在博雅教育的引领下,育英学校不断拓展教育渠道,挖掘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努力实践“活动主题化、主题课程化、课程系列化”的“主题大单元”综合实践课程模式,充分利用校运动会、文化节等大型校园活动实践载体,改革传统的活动模式,营造综合实践课程环境,先后实施了“2014民风民俗”“2015农耕文化”“2016海洋文化”“2017童年童话”及“2018年亲亲动植物”等主题大单元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通过主题大单元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等历史渊源及与学校文化、学校教育的关系,基本了解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自然、生物、天文、地理、人文等现象与知识。通过参与体验,让学生寻找运动之美、艺术之美、劳作之美,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之乐,寻求那种离我们的生活逐渐远去的“文化记忆”;让学生初步学会及掌握基本的劳作技能及运动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团结合作及感恩大地、敬畏自然的优良品质与情怀,发展学生身心素养。通过主题大单元综合实践课程研发,带动学校环境文化、管理、家长、教师专业、班级个性等诸方面的发展,强化“动手做、自造、智造”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品牌化,是育英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如,学校以雁荡山丰富的竹资源为依托,整合教材预留空间,整合乐清非遗文化,整合生活中的艺术观察思考,整合寄宿制学习特点,将中华文化瑰宝书法、青铜、浮雕、结艺、剪纸等艺术创作形式融入课程,用心实践,科学行进,建设形成具有育英特色的美术校本特色课程。

    博雅文化 长存心底

    探寻育英博雅文化视觉下的办学特色,很费思量,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太多的东西难以割舍。育英的博雅品牌内涵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不是片面的而是综合的,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有着大量抢眼的亮色和鲜活的故事。26年的办学历程,博雅教育的旗帜契合育英学校的发展之路和内涵气质。育英的博雅教育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具有成长性和吸引力的教育探索和理想追求,它寄托着全体育英人对教育的热爱、激情与痴迷。

    下一步,育英学校计划以建设现代学校为目标,一是通过制度建设和修改、建立博雅教育中心、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支持及经费保障;二是做好招生服务、实现数据驱动,完成博雅品质生源建设;三是通过良好的教师发展规划及晋升通道为学校提供优质师资团队保障。

    “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创新品质、高标要求、建设结果导向评价体系,立足学校基本情况,稳中有序推进学校博雅教育体系建设,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俞国平校长说,当下,博雅教育的整体架构,是学校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抓手,学校正全力编写《博雅教育在育英》一书,让博雅教育以一种全新的架构,为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强力的助推,让育英特色、育英文化、育英品牌建设中的美丽音符长存心底。

    (高 平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