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 聚力学生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落实“职教20条”开启职教新时代

    全国教育大会深刻阐述了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跟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三全育人、五业融通、多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工程”特色的育人实践探索之路。

    培养什么人? 

    ——培养“双高三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入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优质校,学校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和国家、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品德高尚、技艺高超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链。“双高三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什么人”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怎样培养人?

    ——坚持“三全育人、五业融通、多元发展”

    学校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构建“四化”育人机制,为实践“三全育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育人体系精细化。充分挖掘育人要素,优化评价激励,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二是队伍建设常态化。强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项目化打造育人团队,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制度建设科学化。通过制定《学分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四是管理服务人本化。线上通过集事务办理、咨询服务、学生发展和素质拓展于一体的“智慧学工”管理系统,线下设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推动智能校园建设进程。

    学校坚持围绕专业、规划学业、依托行业、优质就业、体验创业“五业融通”。一是紧密围绕专业,实现专业内涵建设。实行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配。二是自主规划学业,学生自我诊改促发展。通过建立目标标准,制定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4个维度20个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利用信息平台大数据了解学生思想成长、学业发展、素质拓展情况,做好学业、教育、生活等在线服务与预警;通过诊断与改进,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促进自我发展。三是深入依托行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建立深度合作的校企伙伴关系,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实现招生、就业、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等功能的有机融合与有效提升。四是全面优质就业,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学校建立多个优质就业基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满意度、稳定性等多项就业质量指标稳步提升。通过便利的求职通道、准确的职位匹配、及时的消息通知以及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精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五是开拓体验创业,提升学生创业能力。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建成从培养体系到创业孵化的双创教育范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和创业精神养成。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以“用心教育、用情服务、用爱关怀”为育人准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人格特征,打造智慧学工平台。每一个学生在平台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随时随地把握自己的成长痕迹;每一个学生通过个人成长档案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反馈,实现“动态化”发展;每一次成长目标的制定和调整,除了能从平台数据中得到有效提示,还能在平台师生互动区得到专业教师的及时帮助,实现“科学化”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私人定制的发展规划,实现“多元化”发展。

    为谁培养人?

    ——扎根常州、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服务于“常州智能制造名城”建设,服务于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动摇。想企业所想,送企业所需,学校与名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佳尔科班”“朗盛班”……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定制班、“学徒班”,多元化、个性化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企业和长三角产业集群注入活力。急地方所急,解行业所难。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顺利落户,学校成为常州首家高职院校试点单位;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等携手共建国内首家检验检测认证学院,为行业和地方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近3届毕业生就业集中在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江苏省经济发展重点产业,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学校被评为“育人成效50强”、连续4年被评为“服务贡献50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发展提出了全新命题,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将进一步创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互融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高地,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双高三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韦庆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