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促卓越 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评价”为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医科大学对传统学业评定体系进行全面重构,对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彰显学校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 

    学业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考核、实习考核及毕业考核三个部分。突出学生学业全过程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突出岗位胜任力导向,注重学生临床思维、临床能力的评价;突出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注重发挥学业评定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重点推行形成性评价,对于强化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和催化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聚力与聚智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向管理要活力

    1998年,西南医科大学将临床医学系与附属医院合并,成立临床医学系·附属医院,率先实行“系院合一”。附属医院院长担任临床医学院院长,充分集聚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统筹规划与统一调配相应临床学科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承担各类临床教学任务。

    临床医学专业实行“2+3”的两阶段式教学模式。前两年为基础医学学习,后3年为临床医学学习。教学工作由学校统筹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承担公共课程;基础医学院、麻醉系、医学影像系、中西医结合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承担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合力共育新时代好医生。

    ——向人才要动力

    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素来都是临床医学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环节。

    西南医科大学准确对标新时代医学教育的要求,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改革、教师待遇、保障激励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以德行塑造为核心,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过“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外校培训或进修、访问学者、各类名师评选活动、教学咨询、导师制培养”八大途径,深化教师培训;成功打造师道讲坛、高教论坛,实施启航、护航、领航“三航”专项计划,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师发展体系,开展非医学专业教师医学背景培训,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系列以优化人才生存、发展环境为目的的制度设计,提升了教师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人才动力竞相迸发,人才红利竞相释放。 

    现如今,临床医学专业有专职教师67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8.49%、高级职称占比47.05%;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8名,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后备人才67人,以及国家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5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名师4人。

    ——向科研要潜力

    2016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持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现已位列前63.51%。“向科研要育人潜力”,是临床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表示:“有科研能力、有原创思想的教师,不仅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打造视野宽广的创新型人才。”

    在此理念推动下,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呈现出既各自开花,又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2016—2018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20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3719余篇,SCI收录1325篇。现有有效专利329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271项、外观设计3项。

    坚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制定了《科研反哺教学建设方案》,积极推动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于教学。基础医学院自2014年起开展博雅文化之“科研同行”科研启蒙教育活动,以专题讲座、科研知识交流为载体让学生初识科研,先后邀请具有丰富科研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教授、博士举办了6期近20场讲座,得到学生广泛好评。自2012年起,开展了“科研兴趣小组”科研教育活动,以项目为载体,由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临床医学院也不断加强平台开放、鼓励共享,促进成果进教材、成果进教案,成效显著。

    ——向质量要定力

    一所学校强不强、一个专业强不强,更直接、更主要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就是人才培养质量。

    西南医科大学向质量要定力,构建了“以学为中心,全员参与、全程监控、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内涵式发展。

    坚持从标准制定入手,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求,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科学、系统完整、指导有力、操作可行的质量标准体系。针对“目标—标准—监控—评价—反馈—改进—目标”监管流程,建立了由“教学决策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质量监控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质量改进系统”六大系统组成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

    质量评价由原来的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率”跃升,建立了行政、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构建了“五统一、六专项”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力确保教学质量同质化。

    守护健康 一诺无辞

    68年前,为了服务西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应运而生,播撒仁爱济世的种子。

    68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临床医学专业逐步成长为国家教育部门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高等学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推进‘以提升质量为导向’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培养‘三有八能’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获得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68年来,一代代临床医学人不忘初心、救死扶伤,从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医疗与讲学到积极投身援外医疗,从成功开展断肢再植到成功实施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和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应急救援、始终关注百姓健康、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学校逐步成长为四川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川滇黔渝结合区域的预防、医疗、科学研究和健康产业服务中心。

    进入新时代,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再次踏上新征程,向着国家一流专业的目标发起冲击。

    放眼未来,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教育的新高地已悄然崛起,并逐渐展现出惠及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的担当。

    (谢明雄 王丽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