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大县“向强迈进”的秘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7年9月15日,苍溪县召开学期教育发展联盟工作推进会,理清了联盟发展目标和推进方式,明确了联盟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2017年5月19日,苍溪县举行联盟区域研修机制建设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关于“城乡统筹、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认识。

    苍溪探索的三个要义:

    ●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

    教师所受的影响和所享受的福利有哪些?

    ●建设学校命运共同体:

    复制优质资源的同时如何实现多元发展?

    ●苍溪经验复制:

    如何在“统筹”的思路下激活改革创新活力?

    “厕所有没有异味,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资源应该放在离学生更近的地方”……2017年暑期,四川省苍溪县马桑小学校长赵培宇参加了学区联盟组织的校长论坛,其他校长分享的管理理念,让他耳目一新。回到学校后,赵培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和学校老师一起翻阅资料、参考案例,思考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新学期,一场持续的管理和教学改革,在马桑小学拉开序幕。

    从撤掉教室里的垃圾桶,到把图书室的书籍分发到每一个班级,再到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校园,两年以来,从办学理念到改革实践,马桑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虽小,却“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赵培宇说:“学校的发展变化,得益于联盟带来的理念更新和视野开阔,更得益于其他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马桑小学所在的广元市苍溪县,地处“川陕”革命老区,是秦巴山区扶贫攻坚核心区域,贫困村数量在全省排第4位,贫困人口数量在全省排第11位。全县有公办学校99所,在校学生85000余人,教学质量长期走在四川农村教育的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山区教育大县。

    但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苍溪教育发展“城镇挤、乡村弱”,“大而不强”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学校内部,教职工参与教学改革的能力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潮中,学生、教师流动性的空前增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接踵而来。

    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负责人说:“县里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急教育所急,想教育所想。主要领导分别多次专题调研教育工作,解决了教育发展的多个瓶颈问题。我们把好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是教育扶贫的客观需要,更是保障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阔步迈进。”

    2017年以来,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开展教育扶贫相结合,创新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区域、学科、特色项目等多层次教育发展联盟,一场校园“破墙运动”在秦巴山中纵深推进,打破区域壁垒、管理壁垒,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2017年3月,东青学区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八庙小学召开。随后全县迅速成立了九大学区教育发展联盟。

    一次次管理论坛和教学研讨,一场场学习培训和教学比武,一项项关爱活动和艺体展示,突破了校长、教师在认识、观念层面的藩篱,解放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动力,助力苍溪教育加快实现“由大向强”豪迈跨越。

    既是“练兵场”,又是“加速器”

    破解乡村师资难题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中,教师无疑是最为活跃也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作为教育生态中的第一资源和核心元件,教师配置的合理性对整个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都不言而喻。

    近年来,苍溪县教师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出现了“骨干教师留不住,中年教师断了层,青年教师打主力”的现象。由于学校分布广、校点多、教师队伍体量大,按照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难以短时间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文昌学区位于苍溪县北部山区,共有12所中小学,其中最边远的学校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过去,这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各学校发展相对封闭,教师闭关自守犹如“井底之蛙”,难以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共享资源、形成合力。

    教育发展联盟的建立,打开了农村学校“无形的围墙”,让一个个像“孤岛”般的山村学校,联结成一片广袤的“大陆”。

    该学区的文昌镇中心小学有51名教师,其中31名“90后”青年教师。文昌镇中心小学校长何如强说:“近年来,通过联盟‘搭台’‘内联外接’,片区内的学校通过相互‘走亲’,实现了教学计划、过程、监测、学情分析的同步开展,更通过‘联姻’与广元、成都等地的名校进行牵手共建,组织农村教师‘走出去’,将名校名师‘请进来’,让年轻教师得到更多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快速成长起来。”

    文昌教育督导站主任董勇说:“联盟建立起一个教师发展的‘共同体’,通过构建校长沙龙、学区大讲堂、学科联盟活动、学区‘大比武’、教师互派五大品牌活动,为教师‘补钙’、为校长‘强筋’、为学校‘壮骨’,实实在在解决了农村教育面临的诸多难题。”

    如今,文昌镇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已经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挑起了大梁。

    王进是文昌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2013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公招考试来到苍溪任教。“那时,有的学校数学教师只有1个人,每年能出去培训的名额也非常有限,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找不到方向,教学研究也无法开展。”

    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以后,文昌学区12所学校的数学教师,又组成了数学学科联盟,王进感觉“找到了组织”。每周,联盟会组织集体备课,每个月有集体教研,每个学期会组织两次赛课。去年,王进通过赛课脱颖而出,不仅在片区拔得头筹,还代表片区参加全县赛课,获得了好成绩。

    在这样的氛围中,基于乡村学校一线教学问题的教学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教师们常常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探讨问题共性和规律。遇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们还会组成跨校课题组,合力寻求破解之道。

    通过教育发展联盟,像马桑小学鲜青秀、禅林小学李秋辰、烟峰小学张婷、浙水小学谢晨旭等许许多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课堂节奏难把握,教学目标、重点不明确,教学环节混乱,是青年教师常见的问题。”运山镇小学副校长余晓彬说,通过与广元市名校零八一中学结成“跨地联盟”,学校将其“分步导学”的课堂研修模式“移植回来”,实现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苍溪县亭子镇小学位于县城郊区,教师流动速度更快,全校47名教师中,近三年间更换了50%以上。但这样的状况,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以往,一位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往往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成长起来。现在,通过密集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技能竞赛,只需要一个学期,青年教师就能快速上手、独当一面。”亭子镇小学校长邱华益说,联盟就像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练兵场”,和他们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既当“复制机”,又当“助推器”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走进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操场、走廊、教室随处都能看到精美的剪纸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唤马剪纸是流行在苍溪唤马镇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是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唤马镇小学依托剪纸艺术,实施校本教研,培养专职剪纸艺术教师,开展剪纸课程,构建以剪纸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小小的剪纸,成为这所农村学校开展美育和特色办学的重要突破口。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构建教育发展联盟倡议下,唤马镇小学牵头成立了“唤马剪纸教研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训、研讨活动,派出教师指导教学。目前,这一校园特色课程已经辐射到全县3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

    与唤马小学模式类似的,还有位于县城的陵江镇二小,这是一所足球特色学校,是国家教育部门首批青少年足球建设单位,也是四川省足球示范学校。陵江镇二小校园内的“足球氛围”特别浓郁,除了开展常规的足球课程、训练、比赛,还以足球文化作为校园特色,师生人手一个足球,上足球课程、练足球体操。

    2018年,陵江镇二小牵头组建了苍溪县校园足球联盟,除了派出专业足球教师给成员学校授课、培训教师,还组织学校间的联合训练和县级联赛。一时间,足球运动在苍溪蔚然成风。

    地处苍溪北部山区的永宁镇中心小学,是首批实施“苍溪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学校之一。智慧教室、VR虚拟教室、机器人教室、航模教室、3D建模打印教室、校园电视台、名师课堂、书法教室、非遗传承工作室、天文台、手工根艺室等活动阵地一应俱全。学校积极引入成都实验小学、广元实验小学等省市名校资源,成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在学区联盟内的辐射引领作用,借助教育信息化,通过在线教研、名师课堂,坚持开展以“提升技能,学培促动;聚焦课堂,同伴互动;专家引领,示范带动;资源共享,多方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学区联盟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学区抱团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有效提升。2017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8年12月学校成功承办了四川省第三次教育信息化现场会,与会专家和领导对学校“纵引横联,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