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扫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庆医科大学:

    医联体做实健康扶贫

    自201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先后与奉节、巫山、石柱、巫溪、彭水、秀山县6家县医院和1家民营医院(黔江民族分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至今已建成1+7医联体集团,努力实现医联体同质化目标。经过6年的帮扶指导,各成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均创建为二甲医院或通过市卫健委二甲医院复评,并全力以赴为创建三级医院做准备;门诊总诊疗人次数、总手术量及可确保收治的病种数逐年稳步上升,床位使用率均达到满负荷运转,实现了政府、医院和百姓三满意。医联体不仅为下派专家及青年骨干提供了平台,还为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做出实效,对实施“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藏农牧学院:

    攻关黑青稞产量提升限制

    隆子黑青稞是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对西藏黑青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隆子黑青稞是地方农家品种,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筛选与提纯复壮、当地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忽视当地土壤与黑青稞品种的特殊性,这些因素导致黑青稞田间出苗率不足50%,后期田间倒伏率达到70%以上,造成当地黑青稞产量仅200kg/亩左右。2017年12月底,西藏农牧学院高学院长带队组成专家组到山南市进行调研,通过一年时间的攻关,突破制约黑青稞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以期为隆子黑青稞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依托黑青稞项目,使当地群众全程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中,有力的提高了群众的科技种田水平和文化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美术学院:

    文化铸魂,艺术扶贫

    2009年,根据浙江省委关于做好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中国美术学院扎实开展对仙居皤滩的结对帮扶工作。十年来,学校秉承“社会美育、美美与共”的使命担当和优势传统,立足仙居、辐射全省乃至全国,以对乡土的深切关怀,积极倡导和践行“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主张和教育方法,并通过建立校地战略合作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在助力地方发展、着力铸魂富民、致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不断开拓、深入推进,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艺术文化扶贫新路,成效显著。学校已成立每年100万元的乡村振兴学院基金,计划每年改造10个乡村振兴精品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美院智慧”、“仙居经验”。

    淮南师范学院:

    “炎刘模式”服务国家战略

    寿县炎刘镇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淮南师范学院负责炎刘学区的教育扶贫工作。学校利用师范教育优势,组织选拔优秀师范生开展精准扶贫顶岗支教活动。先后选派了教育、体育、音乐、美术、数学、汉语言等专业1086名优秀师范生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认真总结在炎刘镇开展教育扶贫的做法,凝练提出了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的“炎刘模式”,其核心精神为:“心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大学宗旨。”淮南师范学院“炎刘模式”的推广,有利于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的教学问题,推进校地合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平台助力精准扶贫

    农村美则中国美,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2013年1月,福建省启动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新型职业农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承办院校。为此,生物技术系紧跟国家扶贫战略的重大转变,依托学院承担福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整合校内外资源,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基于精准扶贫战略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及其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与示范效应,逐渐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之路。

    中原工学院:

    “葫芦烙画”开花结果

    中原工学院校党委在对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新集村的定点帮扶中,充分认识到产业扶贫是深层次脱贫的必由之路。在产业发展上找准当地烙画艺术传统优势和学校艺术学科专业优势的最佳结合点,把扶持发展“葫芦烙画”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抓手,让产业带领新集村走向美好的明天。学院助力新集村瞄准产业靶心不放松,倾力发展“葫芦烙画”文化产业,带领新集村发展“起步难、见效慢、后劲足、可持续”的“葫芦烙画”文化创意产业。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葫芦烙画”在新集村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