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心理教育模式 助力学生放飞理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心理走向成熟、趋于完善和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纷繁复杂,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多维度的选择面往往使大学生无所适从,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面对就业时,他们往往面临着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的对立。来自对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在校生的调查显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没有说服力的毕业证书,使59.3%的人对毕业和前途感到迷茫,心里没底,还有25.3%的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没有作过多的考虑,仅有15.4%的学生对走出校门以后充满信心。”

    我们认为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当前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既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改革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重建公共心理学课程设计、创新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是充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

    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大学生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摸索出“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将受教育者置身于对话或活动所展示的一定情境中,使受教育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通过情境体验、同伴互动、观点交换、理念内化等形式,把心理学知识通过各种心理技术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感受,在感悟与升华中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意义,从而改变态度、重组认知,修正偏激观念,最终达到学生内在的心理成长、积极的人格重塑。

    实施中,我们在大一新生的70多个班中,随机选取18个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目前已经经过两年两轮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体验式”教学内容,削减理论课时。实践内容按章节增加心理超市(如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案例导读(如心理电影分析、心理案例研讨等)、课外拓展以及心理训练营等实操内容。重点是以开发潜能、培养积极人格为主要目标,关注人的潜能、动机、需要和能力的挖掘与培养,注重学生积极情绪与个性品质、创造力的形成与提高,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学方法方面强调“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团体心理辅导、同伴教育、心理拓展训练、心理情景剧等适当引入课堂,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更多地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悟,积极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力求在活动、体验、思考和领悟中使学生学会用积极心态解读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教学中除了采用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将游戏、活动、情境模拟、翻转课堂、团体辅导等方法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帮助学生在心理预防方面学会自我辅导、自我疏解、自我升华,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教学形式方面讲究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形式的转变,根据课堂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同伴教育、分组教学、特朗普制(灵活的课堂)个别心理测评等形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普遍高涨。

    师生实现真正的心理合作

    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的多项研究表明,参与程度高、内心体验深刻的教育形式确实能使个体的心理健康获得真正的发展。依据SCL-90量表和“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我们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效果检验。数据显示,“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另外在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以及结果层面等4个层次上,“体验式”教学效果均优于传统式教学效果。

    教学中,结合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聚焦就业心理,重点在择业观的转变和职业能力适应与发展方面为学生开展相关知识普及和专门疏导,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认识、重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情感与行为固化的统一。我们还把“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到了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辅导员中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占到85%,而担任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师中,辅导员占到80%。在学生思想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们按照“体验式”教育原则指导学生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充当主角并勇于创新。例如,各项文化活动放手让学生会组织,各项素质竞赛委托给社团举办。辅导员要做的就是慎重审阅主题,精心创设情境,融洽师生沟通,引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更多的反思、创新和升华,使学生积极认知自我,学会创造幸福,充分分享快乐,进而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

    为了让师生实现真正的“心理合作”,使教师从原先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论的宣讲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行为的养成,学院为每个系配有一套心理沙盘,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可随时请教社区辅导员。此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心理联络员和就业联络员,分别对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和招生就业处。每当学生需要心理“求助”和就业“解惑”时,他们总能及时找到组织,使问题得到快速而专业的解答。“体验式”教育原则的实施,使得教师就像人生导师一样,不断挖掘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最终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人格,进而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广阔舞台接受历练和挑战

    近两年,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学生顶岗实习或带薪实习。原来学生们受旧的择业观念的影响,不愿意到外省去实习,更谈不上就业了,但现在学生择业心理有了很大的改变。2015届学生自愿申请到校外参加集中实习实训的学生占到年级总数的五分之二,比去年多了两倍。相应地,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也由原来的13家,增加到48家,遍及山西、北京、上海、江苏、四川、重庆、福建、安徽、浙江等地,涉及的行业有机械、电子、光电、计算机、金融、通信、材料、电商等。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被各类企业提前相中,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上升。今年,学院学生签约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被选拔到西部参加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的学生比去年增长了15%(被山西省人社部门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学生的就业意愿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学风的好转,我院今年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比去年提高了一倍多。近两年我院学生荣获各类国家级别、省级以上竞赛奖达786人次,占全院总人数的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问题涉及亿万家庭福祉,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们正在进行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学院正在推进的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就业能力的改革与探索时间并不长,取得的成效还不能马上显现,但我们坚信,作为向应用型转型的院校,学院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发展模式,是一条让学生走出校门、到更广阔的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接受历练和挑战的必由之路,无疑可以满足学生更广泛、更多样的学习和就业需求。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大“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覆盖面,更多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的合格的接班人。

    (沈沛汝 王 涛 张彩琴 李雅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