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学院:“钉钉子”式推进实践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罗仲尤)作为福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近年来阳光学院采取“钉钉子”的方式探索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根据乡村实际需求及自身专业特色实施智力文化助农项目,先后组织上千名师生深入福建20多个乡村,切实做到“组织开展一项、村民受益一项”,不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

    自2015年至今,阳光学院师生已连续四年赴贫困山区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该村开展特色小镇创建策划、举办黄酒文化节、培训村民导游,设计制作了“黛溪北墘旅游官网”、村logo、村口导览墙、主要线路导览牌及景点介绍牌等。

    北墘村文化助农项目的成功,不仅让村民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也让阳光学院的办学影响得到提升。近年来,屏南县的部分乡镇主动找上门来,联系阳光学院驻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该校还成功帮助仕洋村打造果蔬文化特色小镇、帮助白玉村打造体育文化小镇、帮助富竹村整理和推广“贤文化”,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牌”。

    在服务乡村建设的实践中,该校采取跨专业组建师生助农团队,以项目运作的方式融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该校2017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孙子豪连续两年参加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兴奋地说,“虽然我的专业是会计学,但通过社会实践,我收获了不少传播学、设计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能力也提高了,觉得自己越来越全面发展了!”

    据了解,该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近年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共9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10个,参与指导实践项目的教师共完成1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出版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专著1部,发表21篇有关乡土文化和文创社区方面的学术论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