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田间地头,做科技助力产业扶贫教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不会忘记在雄龙村第一次集中培训课上的开场白:“科技助力当地产业,这是我们一辈子的事。”

    2016年6月,基于前期多年的一线社会服务实践工作经验,我被选拔到凤凰县雄龙村任科技助力专家组长。第一次踏上雄龙村的土地,我就思考:如何确定一种适宜喀斯特地貌地区的雄龙村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如何针对当前临时性、后补性、碎片化的产业技术培训,建立起一种长期的、事先的、系统的技术指导方式?

    通过调研考察、走访慰问、座谈商讨、试种试栽、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结对培养示范户等帮扶,村里发展玉竹示范基地200亩、特色绿色蔬菜示范基地100亩。

    2018年7月19至22日,我带领湖南农大博士团与企业老总20余人,冒着酷暑赴凤凰县胜花村、新光村、竹山村等开展科技助力与产业对接。开展集中培训讲课3场、产业对接座谈5场、现场指导6次,发放培训资料1500份,走访结对帮扶示范户15人,赠送新品种、农药、肥料20种。我对一位结对帮扶示范户说:“我们是来认亲戚的,不是只走走看看,以后有技术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和我们联系,不要见外啊!”

    2019年7月17至20日,我带领22人的博士团赴溆浦县开展科技助力中药材防灾减损与产业发展活动。到达当天下午我就做了“中药材汛期防灾减损与传统种植基地建设升级”的专题培训。同行企业老总告诉我,深感此次活动接地气、技术实用,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多年来,我带领团队深入20多个贫困村扶贫一线,开展针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田间指导、产业对接、扶志扶智。记得在凤凰县竹山村帮扶时,我遇到一个非建档立卡村民,希望能给他推荐一个懂嫁接技术的专家。“不用推荐,我现场给你示范如何嫁接!”冒着酷暑,我给村民示范了4种嫁接方法。“专家们不只会坐在实验室里和课堂上,还能解决田地里的真问题。”这是村民们对我说的心里话。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