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山的希望
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棉土小学坐落在大山深处,林星华就是这样一个教学点的负责人。全校只有19个孩子,她与另外3名教师坚守在这里。
从教20多年,林星华待过4所学校,无一例外,都在大山深处。她情倾大山,大山也给予了她丰厚的回报,她不仅赢得了社会、同事、学生、家长的好评,还先后获得“宜春市支月英式好老师”“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心中有个乡村教育梦
1995年,林星华高中毕业,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林星华的家位于湘赣交界的万载县白水乡,大山像一道道屏障阻隔了山村与外界的联系,让山村处于闭塞与贫穷之中。村里的许多年轻女孩都走出大山,远离家乡,去大城市里打工去了,也赚来了在当地无法赚到的钱。
当时,摆在林星华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像村里的女孩一样去外面打工,要么留在家乡,在白水小学当一名代课老师。“通过不断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选择了当代课老师,因为我的父母都很崇拜有文化的人,希望我当‘教书先生’,我自己也很喜欢教书,我要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林星华回忆当时的情况,脸上仍然挂着微笑。
越是偏僻的乡村越是缺老师,因为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待在闭塞的地方。1998年,从教3年的林星华从白水乡嫁到黄茅镇的南江村。当时南江村小学正缺少教师,热爱乡村教育的她又来到南江小学应聘,成了南江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而且在这所学校一干就是18年。
2018年9月,林星华被调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棉土小学任校长兼任课教师。棉土小学是黄茅镇中心小学的一个教学点,有5个教学班,只有4位老师,因此每人每周要上30节课。在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既要义务辅导后进生,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耕耘在大山深处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林星华深谙其中的道理,从教以来,学习成为贯穿职业生涯的一条主线,成为工作的加油站。
林星华刚当教师的时候,由于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专业训练,不知道怎么上课,她就自学教学方法。同时,她经常到外地听课,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近年来,她一直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终于把自己“熬”成了语文教学骨干。通过长期的钻研,她摸索出一套把知识点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师必须会使用多媒体,而常年在大山里从教的林星华这方面是零基础。但她的人生词典里没有“不行”两字,从零开始,虚心向别人请教,挤出时间来钻研,硬是凭着一股拼劲,攻克了这一堡垒,现在她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体机。
2016年,林星华参加省考转为正式教师,她有理由也有机会到离圩镇近一点的地方去当教师,可她主动要求到万载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高村镇西坑联小任教。学校距离她家有100多公里路,每去一趟学校要骑4个多小时的摩托车,途经两省三县的崎岖山路,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她的教学热情和效果。她说:“当我看到山区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乡亲们盛情的挽留,我选择了坚守!”
爱洒桃李溢芬芳
2018年,林星华孤身一人来到了棉土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但她并不在乎,并说:“只要和学生在一起我就很快乐。”
有一次,天下大雨,当她来到二年级教室检查学生时,发现几个孩子衣服湿了一大半。当时她就给家长打电话,因为地处大山深处,信号不好,加上学生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耳朵不好使,腿脚不灵便,她只能一个一个送回去,给他们换上干衣服,再带回学校上课,让家长们感激不已。
农村学生家长大都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林星华却非常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
有时候,她会奖给学生一本作业本、一支铅笔,有时候只是摸一摸学生的头以示奖励。在西坑联小任教时,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谁的话都不听,属于“难说话”的学生。林星华不是他的班主任,只是任课老师,却把他“制服”了。其实,林星华没有用什么高招,就是以情化人。因为善于做学生工作,她曾获得宜春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从教20多年,林星华为了心中的教育梦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从“林姐姐”到“林妈妈”,整整教育了两代山里娃,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山村的教育事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