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跨界融合 构筑人才培养综合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坚持学校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切入点,与常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链的紧密衔接,结合“‘校企一体化’应用型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江苏省教改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和探索,实践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多元跨界融合,构筑软件人才培养综合体。

    构建多元融通的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软件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中,找准地方高校软件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调“服务需求、特色发展”,融合国际规范和软件产业实际需求,坚持“学校主导、政府部门支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校际协同”,探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软件类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平台+专业基础+特色方向”,构建了“2+1+0.5+0.5”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

    打造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综合体

    探索“校企融合、国际合作、多元协同”,按“理念综合、体系综合、途径综合、资源综合”等构建软件人才培养综合体。从服务“软件外包、两化融合”,施行校企一体化嵌入式人才培养;从服务产业国际竞争需求,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本地化企业海外业务启动留学生培养。

    2011年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举办中外合作“3+1”项目,2016年获批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项目,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引进赫特福德大学优质专业课程资源17门,与美国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计算机系实现了学分互认等。近5年来,92名学生被格拉斯哥大学等QS200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强化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

    以“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创新精神”的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进行卓越计划、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构建了融“基础实验、应用实践、综合实训、创新竞赛”为一体的全过程工程化实践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近年来,学院实施“导师”“双师”“海外研修”等三大人才工程,引进产业教授5名,企业导师40余名。构建了一支“有国际化项目开发、管理实际经验,满足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企业挂职科技副总1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占教师数的50%。

    搭建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践教育平台

    通过学校自建、政府部门援建、校企共建,搭建“三位一体”校内外共建共享实践教育平台。现有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创新竞赛实验室5个,校外实践基地36家;常工富藤等4个校内产学研平台;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服务平台3个;获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创建“一体化”产学研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式校内外创新实践教育中心,系统整合构建综合体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保障融“基础实验、应用实践、综合实训、创新竞赛”为一体的全过程工程化实践体系的实施。

    软件人才培养综合体实现了各方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近年麦可思(MYCOS)数据表明:常州工学院软件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后半年的月平均收入等指标均名列学校前茅,部分指标高于本省非“211”高校同类专业平均水平。

    (费贤举 庄燕滨 胡智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