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研讨会 全国示范性实践基地挂牌及研讨会议 师生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中共创佳绩 学校承办全国第一届案例教学观摩研讨会议 学校教师荣获全国案例教学大赛特等奖 中美教育博士培养项目开学典礼 举办教育专业学位发展论坛 举办中美教育博士培养工作总结与专题培训会议

    硕士在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中,因其处于中间位次,因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育硕士是我国落实科教兴国、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师范院校传统与优势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的核心阵地。缘于这一认识,沈阳师范大学在近10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业创新,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国际化办学、案例研发与案例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创新管理体制 

    成立全国仅有的完全独立式学院制组织

    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顺应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实际发展需要而建立的高校内部基本管理体制,也是成熟的国际经验。2010年3月,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针,抢抓机遇,提振质量,沈阳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组建了教育硕士研究生院,成为目前我国高校仅有的集行政管理和专业培养双重职能为一体的完全独立式学院制组织,统一协调和管理全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和专业培养双重职能,能够有效释放大学基层专业组织的综合活力。建院伊始,学校就全面探索实施以“专业发展”和“学术管理”为核心要义的教育硕士管理体制。学院依据业务职能和管理属性,设置了教务工作部、质量监控部、学生工作部、学位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等部门;学院不设专职教师岗位,根据专业配置和分布,成立学前与初等教育语文、英语、综合教育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体育、美术等8个专业教学部,这些部门根据工作需求在校内外招聘教师;课程实行招标制;导师实行聘任制,校内专职理论导师和校外兼职实践导师大致按1∶1配置,各有120人左右,为教育硕士培养提供了人力保障。学校目前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教学(含语文、数学、英语、思政、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7个专业领域10个专业方向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为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硕士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学校先后颁布相关制度和规定60余项。由于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展其能、联动有序、责权分明的管理体系。这样的管理模式具有扁平化、活性强、效率高的特征,有效地整合了校内外资源,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基础,学院成为真正办学实体,对释放大学基层专业组织的活力具有显著成效,为全国高校探索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助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管理与培养走上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2010年,学校获批全国首批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5年,学院荣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第四批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同年,《教育硕士独立学院制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荣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这一体制对于师范院校尤其是对发展中的师范院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完善培养模式

    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新生态

    学校以获得全国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在总结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与特征的探索,从教育目标到文化环境,学校创设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五以”模式。

    一是以特色化教育目标体系为导向。路径是创设“三维三级”教育目标体系、精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九个一”工程。“三维”是观念意识、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九个一”是深入一所学校、熟悉一堂好课、完成一个优秀教案、完成一次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收集整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教学案例、制订一个班主任专项工作计划、设计一个具有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提交一份合格的基础教育实践调研报告、撰写一篇特色化的毕业论文。

    二是以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学校主要采取四项措施来保障主体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分别是调整课程结构,拓展技能课程;研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实践能力。

    三是以网络教育和案例教育为两翼。一方面通过设立教育硕士网站、增设网络课程、整合与联通学校教师教育网络资源等手段,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全面拓展视野、提高专业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依托案例教育,逐步提升教育硕士反思与研究的能力。学校在确立试点改革初期就启动了教育硕士培养案例库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多元化、特色化的教师教育案例库。

    四是以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为牵引。“三习”符合人的知、情、意、行发展规律,促使教育硕士贴近基础教育实际,拓展视野,极大地促进自身观念、学习策略的改进和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实践验证,每届学生通过参加教育“三习”的动员、实地锻炼、总结交流等活动,其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是以教师教育文化熏陶为保障。文化熏陶包括净化环境、电子屏幕和橱窗以及宣传栏正面宣传、张贴名家名句、摆放高雅艺术作品、举办党团及学生社团活动、举办教师文化节以及开学和毕业典礼、举办教育教学技能系列大赛、开设教师教育讲堂等途径。实践证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教师教育文化能够促进教育硕士形成先进的职业理念、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激发其对未来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

    “五以”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硕士培养的整体质量。2013年、201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和《中国教育报》对这一模式分别作了重点推介。2015年,该模式荣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首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

    规范实践教学

    保障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沈阳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指导提升实践,以实践检验促进改革”的工作方针,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规律,逐渐积累并研制出包括“三习”“教师教育讲堂”在内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模式。“三习”包括见习、研习和实习。三者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相互联系的方面看,三者同属于现场学习,并相互制约,其理论基础是人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教育的一般规律。从相互区别的方面看,三者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教育见习是为了让全日制教育硕士了解、熟识日后职场的基本特征,培植必要的职业观念、态度与情感,走进职业现场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教育研习是为了让全日制教育硕士不断熟识研究场域,增强研究意识,提升研究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到职场中进行观察、交流和研究,通过筛选研究问题,确立研究方案,开展实际研究,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素养。教育实习是为了让全日制教育硕士缩短职业适应期,全面了解、熟悉乃至胜任未来职场工作,到幼儿园、中小学或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按照职业工作的类别,分步进行职业实践的过程。

    为了确保“三习”的实效性,学校编制了“三习”《手册》,以增强教育实践的规范性和全面性。此外,为了切实提高“三习”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学校遴选了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立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工作站,并明晰了双方的权责关系和规范要求;同时,一方面通过遴选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硕士实践导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智慧与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实践导师逐月发放工作津贴制度,建立了双方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2018年,学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三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荣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目前,学校建有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基地26个,3个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教育硕士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养成性等特征,客观上要求从入学开始,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必须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线。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特色化的教师教育讲堂。教师教育讲堂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入学的第一年里主要从事理论教学这一特性,定期聘请幼儿园、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一线专家和优秀管理者来校讲学,实现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始终与职业实践零距离、不间断对接。目前,全校性教育硕士教师教育讲堂已举办89期,各专业教学部组织开展的讲座共计300余次。教师教育讲堂已经成为沈阳师范大学启迪教育硕士智慧、催其奋进的不竭力量源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