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劳动教育区域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天府新区:开足课程,扩展内容,依托科研,精细课程。

    天府四中:提出“生活自理、学习自觉、行为自律、人格自强、文化自信”的五自课程,倡导孩子生活自理,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2.高新区:组建机构,完善制度,开展课程,建立评价。

    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培养学生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劳动服务于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质量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锦江区:打造锦江“3S+”劳动教育体系,形成《锦江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编写了《锦江区劳动教育指南》系列丛书。

    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形成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纲要(初稿)》。锦江实验学校:依托“三趣园智慧农场”开发了农事劳作课程、劳动创新课程和闪亮成长课程3个课程群。

    4.青羊区:开展绿色校园行动,发扬创造精神。打造公益创客品牌,弘扬奉献精神。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培养钻研精神。

    泡桐树小学:“循乐童年”课程。播种生活情怀,以劳动教育撬动成长;坚守教育情怀,以劳动教育淬炼品格;厚植家国情怀,以劳动教育托举未来。

    5.金牛区:榜样引领影响凸显;特色课程,百花齐放;互动平台,成效显著;全面覆盖,成果喜人。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形成了“七彩劳动”劳动课程,分为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三大核心内容,每一个劳动内容再细化劳动项目学习,而这些劳动项目又融合重构成劳动教育实施的四大途径,构建不同劳动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6.武侯区:完善机制,优化课程,全面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成都市武侯区启明实验学校:以劳育美,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堂,美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劳强体,学生全面负责打扫校园卫生,在劳动中强身健体;以劳树德,开展少年志愿者活动,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7.成华区:整合学校特色,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区域资源,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成都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一个唯一”展劳动教育成果;“两个资源”保障劳动教育开展;“三项创新”提劳动教育素养。

    8.龙泉驿区:坚持不懈,大力推进;设计活动,提供平台;创新体制,构建课程;建立基地,注重实效;建立评价,发挥导向。

    青龙湖小学依托校内种植场和青龙湖生态公园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形成了“青龙湖畔我的家”“小铁环大世界”“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创意大自然”校本课程;茶店小学根据山区学校地理特点,形成了中草药种植、中草药生活品开发的“药香绵绵”校本课程。

    9.青白江区:开设17项劳动技能培训实践,并颁发合格证书;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传承”的格局;挂牌39个综合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青白江区“劳动教育地图”活动。

    姚渡学校:结合地理位置、环境设置和特色办学等具体特点,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种植劳动课程,并专门建立了别具一格的校园种植园。

    10.新都区:校内劳动常态化;校外劳动多元化;家务劳动协同化;课程建设系统化。

    泰兴小学:将品格教育的推进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在校园、班级、家庭中渗透劳动教育。学生既习得品格,更养成劳动的习惯,提升对劳动的认识,学到一些劳动的技能。

    11.温江区:统筹课时安排;统筹学科融合;统筹家校共育;举办“农耕文化节”,促进区域文旅结合。

    温江区万春学校: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基地相结合。以“开秧门农耕文化节”为契机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从事农耕、感受农趣。传承独特的川西农耕文化,展现了幸福的美丽乡村生活。

    12.双流区:劳动教育被纳入“4+X”课程建设的育人内容一直推行至今,逐渐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劳动育人特色。

    东升小学: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东小“神农种植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活常识,让学生通过蔬菜生长感知四季不同,感受二十四节气的奇妙。通过神农种植课程的开设,学生学会了种植,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

    13.郫都区: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区域整体推进;着力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化体系,优化评价方式;实现教育合力,家校共育,提高劳动教育成效。

    犀浦大田学校:探索出了耕读劳动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出“心植沃土,快乐耕读”劳动教育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学校的劳动特色实践教育,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14.简阳市:融入课程,树立劳动观点;整合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加强交流,推广优秀经验;落实督导,纳入考核管理。

    简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了居家体验、茶歇服务、洗车体验和阳光农场等劳动教育,让残障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

    15.都江堰市:多措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劳动教育与一日常规相结合,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农事教育相结合。在劳动中,学生们更加了解生活的环境,更有担当和责任感,也更加热爱生活。

    16.彭州市:坚持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濛阳中学:开垦土地分别建成以种植蔬菜和花卉、水果为主题的种植带,总面积达10余亩,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和学生家长到校为学生进行农业知识传授,建立了科学且操作性强的种植体系。

    17.邛崃市:开展了“劳动美”系列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展“劳动之星”评选活动。

    邛崃市火井小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制定了“学生每日在家要做的10件事”,开设了刺绣、汉画像砖制作课程。利用校园内约2亩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农事教育活动。

    18.崇州市:将天府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以劳动教育,助力德育特色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相结合。

    崇州市怀远镇小学校:为了使学生走进自然、感知集体、体验劳动、经历实践、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学校建立了德育劳动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种类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19.金堂县:注重劳动实践课程建设,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倡导积极开展家务劳动,合理利用校外劳动资源,加强劳动教育督导评价。

    韩滩慈济学校:将劳动技术课程纳入学校教学改革和校本科研的重要内容,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努力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的教育效果。

    20.新津县:有制度措施,有课时安排,有劳动实践。

    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

    21.大邑县:开展学生劳动观点的教育与培养;挖掘本地资源,通过项目驱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蔡场小学:依托农事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以农事活动为主线,将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植物观赏、农耕文化展示有机结合,见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知晓乡土民情,了解农耕文化,培养农事兴趣,珍惜劳动成果。

    22.蒲江县:建成青蒲素质教育基地,构建劳动技能家校共育体系。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以“勤动手能自理,握技能能自立,学家政当好家,动脑动手有创造”为主要内容和目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编写了《童童乐乐学家政》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吃、穿、用、玩等方面进行家政内容设定,在教材中将活动所需材料、活动的过程方法进行细化,给予家长和孩子参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