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是贯彻落实2018年教师节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教育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开局之年、奠基之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框架和目标体系的提出,标志着素质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五育并举”和“六个下功夫”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走向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回望2019年,我们会发现,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领域的改革大事和热点探索,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

    关键词 新教材·新课标

    铸魂育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重点事件: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建设体现时代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新课程,卓有成效地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2019年9月,统编三科教材实现义务教育所有年级全覆盖,高中统编三科新教材开始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试用。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统编三科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是实施“铸魂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依托。2019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一至九年级的学生全部用上了统编三科教材,部分省市的高中起始年级也开始使用,其他省份将陆续全面推开。中小学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为了让广大教师用好三科教材,教育部教材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开展了“统编三科教材西部巡讲”系列活动,走进甘肃临夏州、青海西宁市等地,邀请三科教材的执行主编、语文课文作者及教学名师与当地基层教师面对面交流,释疑解惑,同课异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发挥好学科育人作用。人教社还为义务教育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三科的骨干教师开展了3710场、共11181个单元的面授培训,培训一线教师96.7万名;举办11场网络培训,全国41万个培训点540万名教师参加。

    2018年1月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和风向标,意义极其重大。对于许多省份的高中学校而言,如何吃透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将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相关理念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导向落实到课堂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去,是201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举办众多高中教学研讨活动的核心议题。

    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中教育改革给出了明确的政治方向、目标定位和优化课程实施、转变育人方式的具体指导。一批高中学校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如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选课走班教学;浙江宁波市镇海中学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整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推动建立与新课标、新高考相适应的新教研体系……《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与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理念和导向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它们有同一个核心指向,那就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重点事件: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当务之急是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

    在2019年1月18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作工作报告时指出:“从今年起要狠抓劳动教育。要推进教育法修订,将‘劳’纳入教育方针。要加强引导,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督导评估中。要健全政策,对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的组织、学段任务、强度要求、教学目标、保障手段等作出详细指导。要找好载体,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加强职业启蒙教育,抓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和各行各业的专业力量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2019年,基础教育战线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理论研究、政策引导和实践探索三管齐下,开启了劳动教育的全新局面。

    时代在变化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内容及劳动形式、劳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么看待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价值?不同地域的学校如何创造性地开设好劳动课程?围绕这些问题,在研究层面,国内许多教育专家深入研究,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策层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性的指导。在实践层面,许多学校在多年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比如:四川自贡市衡川实验学校和南京市力学小学等学校,将劳动教育和学校环境建设、卫生及就餐等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山东省广饶县王道小学、郓城县黄岗小学、安丘市凌河镇锦凌小学等乡村学校,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业种植和劳动致富典型事迹等,开发乡土田园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怀;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开设美食课程,通过举办“班级宴会”,提高学生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能力;清华附中永丰学校通过基地种植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劳动过程,与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整合……通过创设不同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劳动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快乐的过程。随着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相信各地各校劳动教育实践将会内涵更加深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在育人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减负

    科学施策,减负同时提质增

    重点事件:2019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确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有人称2018年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严减负年”,从某种角度看不无道理,因为从2018年2月26日到1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及教育部等部委,一共出台了6份有关减负的“红头文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之事,需要狠抓落实、持之以恒,还需要冷静分析、科学施策。2019年,在减负方面所做的工作就是落实2018年出台的6份文件。

    29项竞赛“白名单”的出台,是对2018年9月出台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推进落实。众所周知,各种明面或暗里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学科竞赛活动及其衍生出的培训班、辅导班、寒暑假集训营等,是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的罪魁祸首。“白名单”的公布,在规范管理中去伪存真,让竞赛活动祛除功利色彩,回归素质教育正道,引导竞赛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在减负的同时保障了学生正当的学习需求和选择的权利。

    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本轮减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配合、狠抓落实方能见效。2019年,本报记者对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情况做了很多调查、采访和报道,发现校外培训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一大批不符合资质条件要求、违规经营或存在

    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被取缔,各地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庞大的校外培训机构整体“瘦身”;二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更加规范,比如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培训内容不得超进度、超纲,提前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等规定,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与此同时,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也对中小学的作业布置、作息时间、放学后“三点半”的安排等进行了优化调整或创新改革,从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减少机械重复训练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减负”同时“增效”“提质”。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采取的举措简单粗暴一刀切,不够精准和科学,引发家长的不满,好在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进行了调整,总体来说,在减负的问题上,家长和学校取得了共识。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多元评价,引导中学教学改革

    重点事件:2019年4月中旬,广东、辽宁、河北、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等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八省市陆续发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