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如何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
2020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十年,站在新十年的开端,我们不禁会想:中国教育将会在一个怎样的发展起点上保持前行?在继续前行的道路上,中国教育改革将面临哪些新的时代挑战?未来十年的中国教育,又将朝着怎样的发展方向继续奋进?对于所有关心中国教育发展的人来说,这些问题既是推进教育改革自然会引发的思考,同时又蕴含着对创造更加美好中国教育的强烈期待。
新拐点——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2020年,既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战略目标的达标验收之年,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起步的衔接之年。这一年,中国教育事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拐点。
教育普及程度将再攀新高。2018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4656.42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2%。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3934.67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提前两年达到并超过《纲要》预定目标,其他各项预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已近在咫尺。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将更加丰富。2020年,在“一个都不能少”和“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原则指导下,对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扶贫将会持续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将得以建成,95%以上的县级单位将会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持续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将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将逐步进入全面提质增效快车道,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将会不断扩大。
教育体制机制将更具活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会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将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到2020年,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将基本形成,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打牢基础。
2020年,《纲要》各项预定的发展目标将全面实现甚至超额完成。中国教育站在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起点,也将迎来从基本底线均衡向高位优质均衡、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向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从建成教育大国向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轨。
新焦点——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成为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选择和主要焦点。
一是要全面认识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中存在弱项短板和局部短缺。在城市和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公办与民办、普通教育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内部的各层次教育类型之间,以及一般受教育群体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之间,不同教育改革领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还十分突出。教育改革须全面认识这些不平衡,进一步补齐短板,补足短缺。
二是要深入研究教育发展中的不充分。教育发展的不充分,其实质是教育质量水平不够优质,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教育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供给短缺,无法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素质教育尚未得到充分实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备,教育面对知识社会、科技革命、未来社会发展转型的准备还不充分,有效支撑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能力急需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教育发展中的不充分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需要花大力气深入研究,逐一突破。
新起点——
逐步向教育强国进军
立足2020年,我们站在向未来十年迈进的新起点。这十年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是着力解决现阶段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攻坚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国未来10—15年的教育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战略总目标。这就意味着,未来的10年,还将是中国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并迈入教育强国的关键期。推进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培养的现代化必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伴随“内涵式”现代化的逐步深入,中国教育将一步一步坚实地向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奋进。
一是要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发挥公办园在提供普惠性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科学保教、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等措施确保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是要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2018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比例已达到92.7%。然而,距离内涵式发展意义上的“优质均衡”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过程均衡和教育结果均衡两个关键维度上的差距,在短时间内还难以真正消除。在城乡一体化的整体规划下实现义务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将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
三是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均衡化与多样化等基本关系;要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
四是要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急需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融合、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效满足不同职业阶段劳动者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要各司其职,增强教育精准服务能力。
五是要明显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是高教强国建设的核心所在,当下我国高校开展的“双一流”建设,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建成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高地、创新平台和智库,显著提升高等学校的自身发展能力、满足社会需要能力和促进创新能力将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六是要使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特殊教育是体现“全纳”和“平等”最为充分的领域,我国特殊教育未来需要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少年助学政策体系,全面深入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为每个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适合的教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万众一心凝心聚力之年。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稳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科学发展,我国必将建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调发展、相互融合的全民终身学习与教育体系,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中心治理的教育管理新格局,最终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作者吴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颖东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