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乃顺势而为的必要之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可能增加18.9万人。”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出,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同比增加18.9万人,硕士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放到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

    在此特殊时期,根据突发疫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条件等,果断决定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有助于积极应对当前疫情,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该看到,研究生招生扩招是为了应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从165万人增至290万人,2020年报考人数达341万人,随着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扩招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之举。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精准治理、产业结构科学调整等速度的加快,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研究生招生的专业、规模、培养规格、质量保障体系等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优化之中。除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之外,2009年开始增设了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以培养高层次的实践型人才。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针对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此外,研究生扩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需求。研究生教育作为一流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储备力量”。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是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学科布局与调整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而且,扩招符合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比如,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研究生规模普遍较大,为其高等教育吸引力的增强奠定了扎实根基。

    当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必须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约有1.2万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约有44万名研究生导师。在此基础上,要保障18.9万名新扩招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分类招生、有重点地安排招生计划。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密切关注研究生学业质量和导师教育质量,各研究生招生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业质量培养计划、适时修订研究生学业培养目标,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导师教育培训,构建“教学相长、协同研究、共促发展”的研究生培养生态体系。同时,要精准制定不同类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估指标,建立周期性、灵活性、多元性的研究生评估考核机制。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建立分类评价标准,明确评估程序、促进研究生教育分类评价。针对区域、学校、学科、专业等差异,构建相对灵活的研究生质量维度,促进研究生教育的科学评价。

    笔者以为,有必要建立并完善追踪性、长期性、数据化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借助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的大数据监测理念,依据时间、区域、院校逐步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质量监测平台;建立基于研究生入学、就读、课程、毕业论文、就业等标志性教育效果的数据监测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预警机制,同时基于大数据,增强研究生教育宏观决策能力。此外,还应根据研究生教育规模、导师质量水平、地区发展需要、院校承载能力等,对不同研究生招生单位配置不同的扩招名额,并适当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校倾斜,以更好地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的能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