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家国文化 塑明理博学栋梁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这样一所在炮火纷飞中成立的学校,它历经80余年风风雨雨,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以“家文化”为指导,发展得更为蓬勃壮大,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这所学校,就是东北中山中学。
东北中山中学始建于1934年,成立的初衷旨在解决流亡学生的就学和生活问题。后学校历经战火洗礼,历时9年辗转,流亡万里,于1946年重回沈阳。1955年,学校更名为沈阳市第三十九中学,1996年复名为东北中山中学。
学校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秉承着“办有担当的特色学校,育有情怀的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传承红色家国文化,凝聚担当教育特色。
学校以“家文化”为核心,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目标等,从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挖掘与整合学校文化元素、规划学校发展战略,形成了中山中学独有的办学特色。
厚植家国情怀 开展“家文化”教育
中山中学建校已86周年,一代代前辈辗转迁徙、砥砺耕耘,是为了把东北中山这个“家”留下;今天的中山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是为了把东北中山这个“家”办好。对于中山人来讲,“家”是一种情结、一种寄托,是为之奋斗的方向。因此,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定名为“家文化”教育,凝聚着东北中山中学的建校历史与全校干部教师的教育梦想。
中山“家文化”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互助”“创新”“坚持”“自我”。中山的“家文化”彰显着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互助”、各自为战的团队将是一盘散沙,小到班级的小组团队,大到学校教师团队合作、互助形成合力是中山不断发展的内力;没有“创新”、墨守成规的团队将很难长远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山的教师团队锐意进取,探索出适合中山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坚持”、意志脆弱的团队的执行力将大打折扣,在学生素质亟待提升的现实面前,中山人坚持前行,走出了一条新路;没有教职工正确的“自我”,个性缺失的团队将是被禁锢的竹篓。学校、学生、教师的个性发展,是中山走特色办学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家文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兴趣等,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六个方面开展,即家风(校风与学风)、家哲(智慧与理念)、家规(德育与管理)、家术(课程与方法)、家誉(特色与发展)、家业(业绩与美誉)。其中,家规、家术、家誉,成为学校“家文化”教育实施的三条主线。
立德树人 严守家规
学校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浸润学生心灵的筑基工程,把德育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深化行为规范教育、探索自主管理模式,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凸显主题教育特色,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渠道,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升旗演讲、主题班会等,使校园内处处充满教育、时时进行教育。学校充分发挥社团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平台作用,抓活校园社团活动,并且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制度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空间,为选修及校本课程教学开展提供平台。李仁堂(校友,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社、中山小记者团、“狮吼”篮球队、“天籁”合唱队……丰富的社团活动异彩纷呈。
学校从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入手,扎实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实践,每个小组建立起完备的组织机构,班级有完备的小组评价机制,各小组轮值管理班级,学校每学期末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建立起学生自主管理的良性机制,让学生们争先创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成长课堂分层教学打好了组织基础。
学校极为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学军、学农、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技术课、研学课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以文化人 改革家术
学校坚持践行“生本”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围绕生本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实际学情出发,引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针对学生入学成绩的分差逐渐加大的情况,学校实施了成长课堂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注重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通过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尝试目标分层、内容分层、过程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依托分组,实施分层”的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巩固训练、达标检测→反馈改进、总结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引领,把自学、讨论、展示、讲评、检测融为一体,推动小组学习的深入探究以及集体思维的高效互动。学校还开展了成长课堂分层教学研讨活动,把聚焦“成长课堂”的校本教研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学校从品质课程出发,构建了完整的学校课程体系即“H-0-M-E”课程。“H-O-M-E”课程依托“家文化”教育,紧扣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将“胸怀家国 丰满羽翼”的课程理念,贯穿三大类课程即基础性学科课程、拓展性技能课程、特色性综合课程,四大板块课程即“H人文与审美”“O开发与探索”“M使命与担当”“E运动与健康”,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结合学校学情,构建多元化可选择性课程体系。开好学科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落实活动课程。学校开发了“音乐赏析”“健美操”“软式排球”等特长类培养课程以及校史“中山春秋”“‘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中山中学”等人文素养类课程与综合实践类课程,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中,充分赋予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实现学生差异化和谐发展。
特色育人 塑造家誉
作为一所组织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中学,学校的校史馆展示着学校先辈爱国求学的历程以及东北中山中学培养出的各界精英,是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注重对本校历史的充分挖掘,使校史成为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编制出校史教材《中山春秋》《“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中山》,开设校史课程,利用新老校歌引导学生,对师生进行爱国、爱校、责任及励志的教育。每年12月9日开展听老校友讲校史、参观校史馆、长跑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爱国教育。
同时,学校将语文学科确立为特色学科,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以课本剧表演和大阅读两个特色项目来推动语文特色学科的建设。建立班级图书库,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同时开发《中山诵读手册》《中山文言经典研读》等校本教材,并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建立社团“静宁寺读书社”,举办读书节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畅谈读书体会。校园戏剧节,通过戏剧表演和鉴赏,让学生感受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李仁堂戏剧社被评为沈阳市优秀学生社团。
学校积极营造语文学科环境,重新规划设计了校园各个位置的文化专栏、橱窗、标语,增设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教育标牌,校园处处可见古今中外哲人学者的思想智慧,并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引导学生热爱文学、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
学校按照独学、对学、群学的“成长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必修选修教材,精讲必修课程,同时穿插课时,进行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类、四个系列的选修课程教学模块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创新形成了“4+2”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阅读写作与表达能力。
学校优化了课程设置,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整编。教师带动学生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对现行的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同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每周1课时,学生自由选择,创造“走班”机会,并开展跨年级选课的尝试。
作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学校,体育教学也是学校的特色之一。学校将健美操列为体育特色项目,在学生中推广健美操运动,使之成为学生的特长。校健美操队于2008年开始组建并参加了国际、国内各级比赛,取得了3个世界冠军、1个世界亚军、1个亚洲冠军、43个全国冠军、15个全国亚军、12个全国季军。培养出1名国际运动健将、8名国家运动健将及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国励志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沈阳市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展望未来,东北中山中学将在传承中山传统的基础上,将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走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勇于担当、胸怀梦想、慎思博学、实践创新”的新中山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