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立人人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是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通过多种举措推行“立人教育”,培养每一个立人学子立己立人,进而为国为民。
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坐落于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毗邻历史悠久的阖闾古城。学校始于1946年荣毅仁先生出资创办的立人中学,后几易其名。2010年,经市区两级教育布局调整,依托梅梁中学和胡埭中学两校高中部合并,易现址新建,成立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2011年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自新校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已走过近十年的教育历程。作为一所区位、生源等不具优势的三星级高中,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从实际校情出发,审时度势,在融合本校人文特色、办学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了“立己立人”的校训;在继承“立人”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阐释“立人”的时代意义,以“立人教育”为核心,构建了由立行规范的管理文化、立身致远的教师文化、立则守正的学生文化、立学实践的课堂文化、立趣多元的课程文化等组成的学校文化体系。
立己立人 为国为民
“立己立人,为国为民”是学校的教育哲学,为国家原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在建校之初为学校所题之词。立人就是助人,助人一把;立己,就是自强不息,以求自立。谋求于自立,渴望将别人的优点学为己有,不甘落于人后。一个人的德才立起来了,继而影响别人、教化别人,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一个人进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效仿;一个人要求进步了,我们就要表达足够的善意,更愿意效举手之劳,从而相互学习又相互促进,产生共生效应,这就是“立己立人”。在此基础上为他人服务,进而为国为民为天下。
为此,学校确立了立人高中的学校精神:为国为民立人人。其一,立人人的精神就是能够为国为民,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其二,学校的大教育观就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们要立人人,要教育好每一个人。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人”,立人高中倡导为“立人”奠定坚实基础,从自己做起,持续地把自己管束好、修炼好、教育好;同时要教育帮助被教育的人,引导帮助他们成长,引领帮助他们成功。在高中教育的学习旅程中秉持教育的“道”,修炼教育的“术”,最终达成“立己立人”的目的。
“立人教育”践行“四立”理念:立德、立学、立身、立己,即立德树人、立学养人、立身存人、立己达人。“立德树人”,就是“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培养学生忠诚、友善、儒雅的素养。“立学养人”,重在强调学生借助国家课程,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立身存人”,就是培养学生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心和一技之长,让自己“立”起来,并能服务他人、惠及他人。要求炼铸健康的身心,首先是立报、立身;其次是励人、砺人,培养学生阳光、自律、强健的素养。“立己达人”,就是教育学生,想自身成功,就要让别人成功;想被人理解,就要先理解别人;想要获得帮助,就要先帮助别人。要形成彰显正气的价值取向——首先是立行、立长,其次是利人、力人,培养学生志高、趣雅、创新的素养。通过“立人教育”的实施,最终使学生形成崇尚人文、善于学习、身心尚美、敢于担当的核心素养。
立学实践 力推课堂教改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针对学生学业水平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
(1)推进“阳光课堂”建设,进行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学校在“课程建设校本化”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校本化”研究活动。为了让学生“在阳光下生活,在自信中成长”,学校把“阳光课堂”作为学生课堂管理的主要目标,经过优化,逐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微课堂教学比赛、“四项全能”竞赛和试卷编制比赛等活动,以此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多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指明了适合自己的高考方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初步形成部分学科教学模型。
根据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数学组创新性地提出了3个“基于”的学科教学指导思想:基于学科思想的确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基于思维方式的修正,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方式的改进,探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
数学组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校本化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渐进式”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具体分为:新授课教学基本程式、单元(章节)复习课教学基本程式、阶段性(月)复习课教学基本程式、阶段性(学期)复习课教学基本程式、学科总复习(高考一轮复习)教学基本程式。
语文组立足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从课堂实践到理论提升的青年教师培养“3+2”模式。课堂实践主要围绕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包括“课前辅导”“课中展示”“课后点评”3个环节;理论提升主要围绕青年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升展开,包括“专题讲座”“阅读指导”两大块。“3+2”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身的学科素养,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借助会课平台,利用项目构建高效课堂。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应对江苏省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整体教学改革,学校通过与苏州会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的合作,采用课题引领、分项实施的方式,在全校开展“智能数据驱动精准教学”项目研究。大数据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现已由量的提升转化为质的转型:第一,在新的合作模式下,教师应用积极性获得进一步激发,平台应用覆盖全学科。第二,以学校需求为导向的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产品协同研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各个维度开始推进,为真正促进教与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第三,设立“智能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省级规划研究课题,组建课题团队,有效转化教师实践经验为学校可利用的成果。此项目被立项为滨湖区教育改革发展创新项目,并于2019年10月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
同时,学校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实施个性化“班级学习”管理研究。在教学管理上,针对每个班级选课的不同特征,引导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根据班级选课特点,对班级学习特征进行全方面调查研究,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特征的学习管理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以达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把“适合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学校还创设多元、动态化的课堂激励评价机制,把学生评价和集体评价、即时评价和终结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创造的欣喜,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幸福旅程。
立趣多元 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学校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可能:学校组织人员,深入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同时,走进外地外校考察学习,多方请教专家名家,听取意见建议。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谋划建设“立人阳光课程体系”。
(1)不断整合优化,完善实施方案,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
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统筹3年谋划,细化年度规划,落实实施计划,形成“适合”促进学生发展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以数学学科为例,一是调整了教学进度,在起始阶段明显放慢节奏,抓实训练,落实规范,夯实基础;二是调整了课程评价难度系数,聘请省特级教师、兄弟学校名特优教师和本校资深骨干教师,组建了“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专家组”,根据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各个阶段作业、练习、测试的难度,循序渐进,最终达成课程总体目标。
(2)积极研发融合,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学校课程“多样化”。
学校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持续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一是开设了“书法”“摄影摄像”“播音主持”“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奥秘”等18门选修课程;二是提供了“水火箭的制作与探究”“无锡文化名人追寻”等130个研究性学习课程;三是依托“‘立人’阳光成长学生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建立完善了富有特色的“‘立人’阳光成长”德育课程体系。同时,学校积极探索把校本选修课程开设与服务高考升学相结合的模式,引进“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借水行舟,助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例如,与品博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了优质的美术专业课程资源;与南京六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了丰富的传媒类专业课程资源,为本科院校输送数以百计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学校正在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快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合作进程,引进职业教育类课程资源,放眼学生的未来生活需求,学校会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