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智力创新合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尚君

  “多师同堂”协同教学具有下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导向:

  第一,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师生合作创新。遴选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师资组成协同教学团队,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在充分考虑年龄、教学经验、学术兴趣、学术水准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协同教学团队的组建采取自由、自愿组合并经教研室、学院审批的形式。每周通常开两到三次例会,与会者不仅包括教学团队中所有成员,同时还邀请多个院系的教师参加,共同提炼出最优的授课方案和内容。同时,团队协作还体现在学术研讨小组的研讨活动中,他们要共同攻克专题中的难关。

  第二,发挥专业互补优势,实现科际协同发展。协同教学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专业互补和学科渗透。如法理学课程的研究生协同教学团队,有来自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教授和副教授,他们在课前准备、引导授课、观点质疑、总结深化等协同教学各环节中都能以不同学科的声音发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间高水平的智力辩论,让学生将所学课程贯穿起来,深刻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培育理性思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从组建小型研讨小组开始,学生就不得不全面熟悉协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讨论问题事先有所准备,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并提前做好书面准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程讨论,在听取教师间的质疑意见之后提出自己的质疑或对某些问题予以回应等。上述所有过程,都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主动学习心态和理性思辨能力。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教研室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走进自主学习的殿堂     下一篇:多样化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