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而后行
■由洪晓
“三思而后行”,是许多校长坚持的一条工作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三思而行的结果往往是要么错失良机,要么是患得患失,无果而终。过度的思考,不仅不利于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工作,还容易使人畏首畏尾,结果一事无成。
人们之所以倡导“三思而后行”,是因为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孔子的主张,其实这是误解。恰恰相反,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论语》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第五》)这段话的意思是: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听到这事,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译文出自《论语通译》)由此可见,《论语》中“三思而后行”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季文子的行事原则。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左传》记载,季文子之为人,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孔子对季文子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认为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宋代学者程颐就此解释说:“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钱穆在《论语新解》一书中注解此句时指出:“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无足称。”他们都赞同孔子的观点,认为考虑过多就会生出私心杂念来,办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不值得称道。
孔子对季文子的批评对校长很有借鉴意义。受长期的习惯思维束缚,在学校工作中会遇到大量需要从创新求得突破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往往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善于研究和发现规律,敢于突破陈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闯出新路。第二种是循规蹈矩、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工作尚属勤奋,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刻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习惯于老生常谈、按部就班,工作起来往往事倍功半。这样的校长不在少数,需进一步更新观念、学习提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本领。第三种是看到了传统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弊端,也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但害怕费力不讨好,害怕得罪人,害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因此不愿触及矛盾,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实践中,这样的校长不乏其人,且大有市场。
对于校长而言,需要时时对照一下孔子对季文子的批评,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一思学校办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应不应该在相应的运行模式、教育教学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二思怎么能改革好,如何更新观念、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增强预见性、提高科学性,完善配套措施,努力实现预期目标。只要这两个问题考虑成熟,足矣。如果有第三思,往往就是考虑推行这项改革会不会得罪人、对自己是否有损害,等等。一句话,就是“多思转多私”。因此,这第三思要不得,要下决心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多想工作少想自己,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只要能最大程度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办学质量,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办好一所学校不是件容易的事,确需校长费心思,但思亦有道。思而不行者,多思无益;思而决其行,再思可矣。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教育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