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麻雀“平反”的人
■卢汰春
郑作新院士是鸟类学家、动物地理学家、中国现代鸟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奠基人。他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我国动物学界的骄傲。
为麻雀“平反”,体现出郑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
1955年冬,全国掀起除“四害”运动,麻雀、老鼠、蚊子、苍蝇一同被列为“四害”。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消灭麻雀的运动。
麻雀是否属于“四害”?是否该被消灭?在当时,引起动物学界争论。为了给麻雀“定性”,就得开展科学研究。郑老带领同事们,在河北昌黎果区前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共采集了848只麻雀,对麻雀食性进行全年详尽研究,结果表明: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是麻雀繁殖季节,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其在幼鸟食物中占95%;秋天,麻雀主要啄食农田剩谷和草籽。由此提出,对麻雀的益害不能一概而论,要依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环境区别对待。这一建议被政府采纳,在1959年正式通过《农业发展纲要》时,将“四害”中的麻雀换成了臭虫,从而使麻雀免遭灭顶之灾。
郑作新院士是现代鸟类学的奠基者。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郑作新院士和他的助手们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采集到了6万2千多号标本,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鸟类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馆,为现代鸟类学奠定了基础。他之后发现了16个新亚种,出版了《中国鸟类分布名录》(1958、1978年两次出版)和《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这些专著是中国和外国鸟类学者从事中国现代鸟类学研究必不可少、极为珍贵的参考书。
郑作新院士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开拓者。他首次提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以秦岭为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的分界线,改变了传统的以南岭为界的提法,并将我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6个二级区。这种区划在动物地理上有世界意义,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公认,一直沿用至今。
郑作新院士是自然保护生物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1973年,67岁高龄的他,带领助手们亲临“三废”污染较重的河北省张家口和宣化地区,进行鸟类与污染的研究。1975年又深入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及吉林长白山进行鸟类调查。考察期间,郑老向齐齐哈尔林业局及黑龙江省林业总局首次提出建立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以便专门保护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翌年(1976年),经黑龙江省林业总局批准,划定我国第一个鸟类保护区——扎龙鹤类自然保护区。
在郑老积极倡导下,由中国科学院、林业部等八个部委提出的“关于加强鸟类保护,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鸟周活动”的倡议,经国务院批准后,随即在全国开展起来。为鼓励更多青年献身于鸟类研究工作,促进我国鸟类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郑作新拿出他所著《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一书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及全国科技图书特等奖等全部奖金,于1994年设立了“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
郑作新院士一生共出版20多部专著,30多部专业书籍,发表了140多篇研究论文,200多篇科普文章,共计1500多万字,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鸟类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七次国家及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88年,美国野生动物联合会授予他“国际动物资源保护特殊成就奖”。1989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颁给他一枚科学研究荣誉奖章。1996年,香港求是基金会颁给他主持的中国动物志编委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作者系郑作新院士弟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