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锋:给学生树立的标杆要有说服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竺时焕

  如果不是获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也许蔡利锋不会被大家特别关注。因为第一眼见到蔡利锋,感觉他和学生一样年轻、一样普通。

  蔡利锋是浙江省嵊州市职教中心的一位机械专业教师兼实习指导。蔡利锋说,他是农村孩子,职业高中毕业,不是什么高材生,后来的大专学历是靠自学获得的。蔡利锋的经历也十分简单、难以出彩,上职高、进工厂、当教师。

  1988年出生的蔡利锋,满打满算只有25岁,但他取得的成绩却让人刮目相看:2010年获得机修钳工国家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008年获第三届浙江省技工院校技能运动会工具钳工(中级工组)竞赛第二名和一等奖,2010年获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名,2012年获浙江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名;2012年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从蓝领精英、行家里手,到学校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代表,蔡利锋的实践也印证了行行出状元这一人才特色多元发展理念。

  “学校立足特色发展,我、我们才有用武之地。”蔡利锋说,“张东老师是全国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得主,郑淑慧老师获全国教师素质竞赛3个二等奖,张瑜老师是浙江省根艺美术大师……我只是学校优惠政策下得以幸福成长的一分子而已。”嵊州市职教中心办学4年,就争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校,学校在特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运作,让教师的才智有了自由挥洒的空间和展翅飞翔的张力。

  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职业教育走在最前列,其任务在于紧贴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专业,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再站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来提升和推动产业及经济发展,这就是办学的特色和创新。机电、机械是嵊新经济区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事机械行业在当地十分吃香,从三花、浙锻、日发等集团公司出来的员工常常被长辈们作为教育晚辈的榜样。

  羡慕成功是人之常情,正是这种潜在意识激发了少年蔡利锋对机械工作的心仪和向往。成为教师后,看着弟妹般的学子渴望知识、技能的目光,自己要成功的欲望愈加强烈,他在和又冷又硬的钢铁、机器和各类工具的对话之中,深化着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观察、构思物化为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专业语言。蔡利锋只有一个心愿,唯有自己成功了,给学生树立的标杆才有说服力。

  蔡利锋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无论是锁紧拉马还是精密十字平口钳,都是从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实际问题,并由此做出积极应对和再思考的成果。虽然成果并不是特别高深,却能解决教学或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难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创新正是最能够激发他们自我创新的鲜活案例。

  在嵊州市职教中心,学校既期望教师有更多的真才实学,能以海洋一样的源头活水来滋润每个学生,让学生高效地吸收知识技能;又渴望教师能在自我发展的路上走好走远,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力。用蔡利锋自己的话说:“学校与当地经济互为支撑式的发展无疑给了我发展的空间;也正是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为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