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元素”孕育国际化发展理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组织14个批次239名学生参与“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接待9个香港青年团体共400人到学院交流,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通讯员 黄基秉

  与其他职业院校相比,成立于2010年6月的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可谓“资历尚浅”。然而,虽然起步晚,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学院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利用学院深厚的香港资源,大力促进川港交流,同时与美国、德国、爱尔兰、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相关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及毕业生的海外升学和就业拓展了渠道,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提出“专业建设差异化、人才培养品牌化、发展方向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如何付诸于行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副院长耿兵表示,川港交流是学院实现“三化”的抓手,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推手。“‘香港元素’的持续发酵、步步深入,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已渗透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学院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香港归来,我不再是我。”四川长江职业学院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兰天菊说,香港同学的热情友好、香港社会的敬业拼搏、香港文化的多元开放,对她触动很大。从香港回来后,她参加了学院多项社团活动,她开始主动融入集体,“以前消极懒散、不自信的兰天菊一去不复返了”。

  赴港交流是一次学习、思考、互动、进步的过程。在狮子山下、香江之滨,川港两地青年学子一起见证香港精神,通过不同案例分享香港的基本法律制度、司法运作和法律特点;共同探讨80后、90后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等。深入实地的交流,让学子们知晓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其发展、香港的法律制度及大学教育模式,了解到香港青年人的心态、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梦想的追求,见识到香港的廉政建设、救护服务及义工活动的深入人心。

  “在香港,看到高楼林立的建筑群,望着忙碌的建筑工人,我想到自己的父亲。”王娜是四川长江职业学院2011级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来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通江县,她的父母长期在长三角打工。王娜说,“我的父亲和这些工人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对父亲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希望将自己的情感与世界观的转变、真情与感悟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

  任何教育的尝试并非一开始就是完美的,而是一个逐步探索和改善的过程,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也如此。耿兵坦言:“一开始我们只是把它作为扩大学院影响的活动,学生赴港回来后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逐渐把它作为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差异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抓手,并形成了制度。同时,学院在语言文化、体验拓展、义工服务、体育文化、环保意识、艺术体验、情绪健康、逆境求存等八大方面借鉴香港的课程和培养方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内涵。”

  据了解,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在香港专门购置了物业,让学子有了赴港栖息地——“长江之家”。通过香港“四川之友”协会,凝聚了一批关心四川教育的香港本土及在港人士,对四川高校赴港学子进行讲座、讨论、结对交流等活动给予支持。如今,川港交流辐射面正在不断扩大,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学子也加入进来,通过这一平台与香港青年形成互动交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