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专注 打造一所不一样的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6月16日,嘉庚学院将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社会各届人士亲身体验这所“不一样”的大学。

  “嘉庚是最有人文气息最有人情味的学校,远在他乡却时常怀念嘉庚的人、嘉庚的事、嘉庚的美、嘉庚的人情。”“这里是我人生的起点。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走什么样的路,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母校给予了我最珍贵的财富:对别人的敬畏之心和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十周年快乐,好想念您”…… 

  2013年4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十周年校庆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师生、校友们纷纷登录网站送上自己的祝福。

  此时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十年前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建院之初,学院只有7个系、9个本科专业、458名在校生。现如今,学院已设有涵盖理、工、文、经、管、法等学科门类的15个分院、系,49个本科专业,80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15200余人,获得精品课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项目103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和省级各类赛事中获奖1200余项,与海外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并先后两次登上腾讯“中国极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榜首。

  而对于现在或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嘉庚学子来说,这所大学最具魅力之处,是营造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让每位学子都能在这里树立自信、快乐成才。

  规范与创新

  2013年1月14日下午二点半,首场在学校风雨球馆举行的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顺利开考。602名学生成为这一大型考场的首批体验者。考场内每个座位均是单人单座且不设抽屉,巡考可以到二楼观众席对全场进行巡视,有考生戏称此考场“360度无死角”。

  表面上看,这是对考试形式的创新,实际上,学院此举的主要意图是强化考试规范。在此之前,嘉庚学院一直坚持执行考场随机排座和蔽名改卷制度,千方百计防范作弊,营造公平考试环境。

  对于考试规范的强调,只是嘉庚学院推进规范化管理的举措之一。

  在办学初期,嘉庚学院和全国其他300多家独立学院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发展命题:如何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创特色,树品牌,赢得社会声誉?

  经过认真的思考,嘉庚学院提出了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学院既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又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努力推过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本科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在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办学思路指引下,学院不断提高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认可。嘉庚学院的生源年年爆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近几年学院生源85%以上是本二生源。2012年高招,嘉庚学院录取的本一线上生源突破性地达到63人,为此学院“大手笔”地发出了333万元新生奖学金。

  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嘉庚学院的学生来说,大学四年至少有两次与王瑞芳院长亲密接触的机会。一次是入学时,院长与新生召开对话会,倾情传授大学成长“秘诀”,并为新生们答疑解惑。一次是在毕业典礼上,院长亲自为每位毕业生扶正流苏,授予学位。不仅如此,学生们经常能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看到王瑞芳院长的身影,不少与院长聊过天的学生会突然在某一天惊喜地发现,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已经被采纳,变成了现实。

  在2012年的毕业典礼上,王瑞芳院长的致辞中有这样一段:“我们称自己是一所‘不一样’的大学,我们渴望让人们看到我们美丽校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这个内涵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我很欣慰地看到,在这所校园里,‘以学生为中心’没有成为官话、套话,而是真正地被所有的教职员工贯彻着、执行着。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比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

  没有什么事比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这句话在嘉庚学院被反复地印证着。2003年11月,创办伊始的嘉庚学院收到金融学专业的一位学生提出的要求转到英语专业学习的申请。学院非常乐于成全这位学生,很快就同意了他的申请。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学院随即出台了转专业制度,允许每位在校生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尽管这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的成本,但学院还是将这一制度坚持到了现在。

  就是这样,嘉庚学院在办学中敏锐地捕捉着学生的需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本科教育。学院改革课程体系,将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比例设置为50∶50,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设置为60∶40(不包括基本技能课),学生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课程修读;开设国际班、创新创业孵化班、免费雅思培训班、体育教学俱乐部等,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投入近亿元建设各类实验、实训场所,并在建设过程中着重考虑业界需求,为学子搭设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

  除此之外,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学生事务办理大厅、可以通过手机使用的教务系统、专门为备考学生开辟的图书馆备考联盟、每周六课时的教师课外答疑等,这些人性化的举措,都使学子们感受到了学院“柔情似水”的体贴与关怀。

  “严格的管理”是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学院通过高效、完善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治校”,抑制部分学生消极、被动的方面,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办学十年,“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嘉庚学院的组织文化中,塑造了这所学校独特的气质,成为嘉庚学院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实践育人

  2013年4月10日,嘉庚学院举行了201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此次招聘会,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招聘企业派出了嘉庚学院校友前来招聘。前来招聘的校友江婷表示:公司十分认可嘉庚学院学生的思考、动手、策划能力,希望通过校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招揽到更多人才。

  历经十年,嘉庚学院的实践教学已初显成效,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嘉庚学院的学生,学的是真家伙”的印象。

  嘉庚学院从办学伊始,就注意到传统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背离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办学思路,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实践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在嘉庚学院,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与理论教学环节相对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被视为是一种强调能力培育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院专门设立了教学创新奖和教学方法奖,鼓励教师们积极尝试参与式、互动式、情景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学院的激励下,教师们“各显神通”。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潘新老师,甚至将伦敦残奥会冠军魏燕鹏及其教练詹莹莹请到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堂上,让学生们模拟媒体记者进行实战演练。

  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加大了它们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文科类不少于总学分的25%,理工类不少于总学分的35%,还专门将每学年的最后两周设置为实践教学周,集中、系统地开展实践训练,并由此诞生了不少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如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创设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实践教学周,指导学生寻找电子商务项目,为真实的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策划,已有不少学生的策划被企业采纳。学院还积极进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60多个实验室、150多个实习基地,为学子们提供了强化动手能力的优越环境。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学院还不断加强对学生各类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各类社团活动、科研创新活动、创业演练与尝试、学科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蓬勃开展。以机电工程系为例,为了激发学生们实践创新的热情,机电工程系专门成立了学生科研创新中心,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发展实践能力,并对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施以重奖。该系学生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申请专利10余项,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30多项。

  “嘉庚”情结

  2013年3月,嘉庚学院10名第二届毕业生共同出资3万元设立了“二师兄”奖学金。这是嘉庚学院成立10年来第一个由校友设立的奖学金。出资人之一的陈嘉说,设立“二师兄”奖学金的初衷是回馈与感恩母校,“我们都以自己是嘉庚人为豪”。

  不仅毕业的校友们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嘉庚”情结,很多“准大学生”们也将嘉庚学院作为自己报考的不二选择,2012级学生杨瑗帆就曾经是其中的一位。杨瑗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高考成绩上了本一线的她,在高考之前就做好了打算,无论考多少分,都要来嘉庚学院。“听了朋友的介绍,我上网了解嘉庚学院,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一下子吸引了我。”杨瑗帆说。

  每位初到嘉庚学院的人都会被这所学校的美丽所打动,而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所学校美丽的不止是风景。十年的专注与坚持,这所学校创造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与文化,并蓄势待发、凝心聚力,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跨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愿景是: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优质本科大学。(彭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