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在围场全运会上表演大型团体操《四季木兰》

  上篇

  不留课外作业

  导学案以外不再布置作业。每个知识点一个导学案,每个导学案中最多只有八九道题,就是每学科每天平均只有四五道题的作业量,学生彻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了!从此学习不再累!

  学生不做作业了,知识怎么能掌握?副校长刘树华是这样解读的:

  以导学案为载体,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先让学生一对一交流,再小组交流。以错题,理解不透的题为内容,边讨论边记录。并将小组生成的问题板书到相应的黑板上。这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优秀生同时得到了巩固强化,卉原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口号是“把别人教会了,自己才算真会了”。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老师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每个组选一名代表讲解,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质疑,点评,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精力集中状态,然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四是评出本节课的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发现知识,深入地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能说得出、做得对,还要讲得透,成为小老师、小专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大胆点评、大胆质疑,学校出台了一项决定:每班每学期期中、期末评出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综合评比(展示、点评、质疑)先进个人、先进学习小组、先进小组长各3个。综合评比先进个人、先进小组长每人次发奖学金50元,先进学习小组成员每人10元,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每人30元。秦海山告诉笔者,仅此项奖励,学校每年支出近100万元。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学生的获奖面几乎达到全部。

  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卉原对策

  秦海山说,现在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但冷静观察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热闹、自主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值得深思的误区:

  误区一:为合作而合作。

  许多老师认为,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教室里虽然出现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不是高效课堂而是搞笑课堂。

  误区二:合作学习并不合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汇报时常常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而且学生的个体成功也往往被泛化为小组的成功,虽然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

  误区三: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误区四: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

  教师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锤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显然造成这些现象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师的引导和不科学的评价观造成的。

  卉原中学的对策:

  1.科学组建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既保证小组合作成员之间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又能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与主动参与;而且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保证各小组之间的竞赛能公平地开展。

  2.合理分工

  不仅如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还对每一位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如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材料员等,小组长要负责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协调,通常要确定综合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记录员负责把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测量的数据和发现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快速准确地记录下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大家共同合作人人参与,且人员分工采取定时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

  各小组在有序的竞争中展开探究活动,学生逐渐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使他们学会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只有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效应,从而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和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制定合作细则

  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如要相互配合、谦让;讨论、交流学习时要控制声音,要尊重、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等。在活动时经常提醒学生按照规则检查自己的行为,监督其他的同学,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形成以规则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习惯,合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4.适时点拨引导

  教师要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参加探究活动,一起展开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我们的一分子,老师也在和我们一起探究、一起学习,是我们学习的伙伴,并且还可以让自己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

  5.学会倾听交流

  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不随便给予否定,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不打断同学的发言,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

  6.利用有效评价

  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一个小结,“你觉得你今天表现好吗?”“在小组里的表现怎么样?”“你今天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了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一评。对于其他小组的评价是,你觉得今天哪一小组的表现最好?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只要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扮演好教师角色、采取有效的合作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协调点拨的作用,那么学生一定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7.延伸合作于课外

  课外是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延伸和发展。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随着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顺利进行,学生进行课外合作探究的劲头会更高。如在教学《相见欢》时,把查找的资料按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或上网查找资料设计编写手抄报;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他们的学生课外合作的兴趣和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和培养。

  新课堂“点石成金”

  这样改革课堂教学真的能点石成金吗?起初,大家都不信,初中部的刘树华校长说,起初他也不信,有一件事让他彻底信了,前不久,初二期中考试,学校决定不用本校教师出的题,悄悄从石家庄市订了一套题,等考前打开题一看,他和老师们都傻了眼,由于教材版本不同,进度不同,许多知识还没有讲,但已来不及换试卷了,只好将错就错,等到看试卷的时候,老师们大吃一惊,竟有40%的学生把还没有学过的题做对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等问到学生时,学生们说:“我们平常做导学案时面对的都是没有做过的新知识题,已经习惯了,所以见到没有学过的题时,我们并不发怵!”这件事让大家一下子相信了,改革课堂教学真的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神奇的作用!老师们由衷地惊叹:“看来学生们的潜力真是无穷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