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站在校园文化最中央
【让师生站在最中央,既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坚守的思维方向,也是以文化人价值能够落地的有效路径】 当下,各级各类学校文化建设大兴土木,让人目不暇接之余,不禁想问:校园文化究竟为谁而存在?答案不言而喻,为师生。让师生站在最中央,既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坚守的思维方向,也是校园文化能够落地的有效路径。 众所周知,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首席官,自然应该是校园文化的总设计师,对文化的主题、框架与内容应有精准的理解和宏观的把握。校长应引领全校师生参与到文化创意、讨论、修改、完善之中,在形成“文”的过程中,为以后的教化奠基。师生既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享用者、受益者和传播者。 然而,现实中校园文化的“拿来主义”颇为盛行。一种是学校把文化公司请到学校逛一圈,学校提出想法和要求,公司做好成品,学校验收,安装上墙,大功告成。另一种是学校提想法与要求,请文化名流思考并撰写内容,再让文化公司制作安装。究其原因,一是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不容易,交给他人设计,不费心思,简单直接;二是有名人大家的作品撑脸面,校园文化含金量高。殊不知,这样做却让本该是校园文化主角的师生成了观众,本应从内“长出”的校园文化变成了一种从外向内的“灌注”和强行植入。校园文化就是以文化人,让全体师生在参与构建文化的过程中,思想与精神得到洗涤和升华,行为与习惯得以修正和规范,精气神逐渐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师生特别是学生参与建构,文化也就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或许有人会担忧,学生自身思想境界和水平能力达不到文化设计的要求,怎么办?其实,我们不能小觑师生的创造力,教师中不乏各种人才,完全能够指导学生创造出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譬如,某校用师生书画作品装点过道走廊,征集师生个人语录代替高大上的名人名言,指导学生撰写各种温馨提示语,甚至让书法出众的学生题写校名。这个过程是师生思考、理解、内化之后用恰当的形式表现文化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师生不断琢磨、思考、修正,学校只需要做好提议、审核、把关等环节。试想,当师生看见校园里处处是自己的作品,认同度必然很高,不但自己努力践行,不去违背,看到不良言行也会主动去劝阻和引导。师生自我约束言谈举止,自主规范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精神风貌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不就实现了文化育人的目的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校园文化学生看不懂或不喜欢看,在于文化的表现形式过于“高大上”,太“阳春白雪”,难免会曲高和寡。因为这些校园文化大多是站在成人角度设计,而忽略了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 笔者曾到一所名校参加活动,看见六年级学生在校门口打扫卫生,问他们读过校门口墙壁上的校赋吗?他们摇摇头。再问校长和教师讲过吗?还是摇摇头。校赋大多篇幅较长,有不少生僻字,不要说理解内容,就是把生字认全,读通句子也不是容易的事。学生不看,学校不讲,校赋存在的价值有多大?无非就是装点门面,供人参观。相反,有些学校用一段现代白话文来代替校赋,可能会少了点“文气”,但是通俗易懂,接地气,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与喜欢。 无独有偶,现今校园里篆书、草书大行其道。某校用篆书书写《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置于墙上。篆书、草书作为一种书法形式无可厚非,但是用它们来书写经典放在小学校园,连许多教师都认不得,何况学生呢?这种“文化”就会被束之高阁,不受学生待见而失去应有之义。 让师生积极参与建构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因为师生自己设计构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心中有数。校园文化只有形式入了学生眼,看得清楚,读得明白,才可能喜欢看,进而去理解与践行。 总之,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校应引领他们积极参与建构文化,让文化从“嵌入式”变为“生长式”,自然而然地长出来,如此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