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区域教育培训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潍城区是山东省潍坊市最早的中心城区,可以说是潍坊中心城区教育的发源地。近年来,随着潍坊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潍城区在教师职称评聘、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绩。但由于受中心老区的限制,全区学校普遍呈现“大校不强、老校偏弱、弱校居多”的现象,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性老化、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教师囿于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认知,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差距日趋明显。为推动全区教育高速发展,彻底打破学校和教师队伍“老、慢、弱”的桎梏,2017年潍城区教体局在综合分析全区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迎合“新时代当有新作为”的时代要求,提出创办“新为教育”的理念,通过实施“打造新为名校、锻造新为名校长、培养新为名师、成长新为名生”四名工程,引领全区教师奋发立为、顺势而为、创新敢为、大有可为。

    随着“新为教育”理念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潍城区教体局从创新区域教育培训体系入手,构建了“网络+高校+区域+学校”的四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四+”培训管理,揭开了推动“新为教育”创建的新篇章,全区教育逐步呈现出学校奋勇争先、教师队伍稳步提升的利好局面。

    构建融通联动的“四级培训体系”。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普惠性培训。潍城区充分利用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开展“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组织全区教师进行网上选课研修,满足教师参训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潍城区教师的参训率和完成率均保持100%,确保了全区教师普惠性培训。

    搭建高校平台,开展提升性培训。潍城区教体局组织全区校长、后备人才、业务骨干等到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提升培训。同时,与潍坊学院等驻地高校开展“校地共建”合作项目,学校根据自身需要,邀请驻地高校的专家进行订单式培训。

    统筹区域管理,开展融合性培训。2018年,潍城区教体局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统筹管理区域内的教师培训,融合了教科研、电教中心、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各科室的培训职能,对培训过程和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实施联合培训机制,有效避免了重复培训和相互冲突。

    把握学校阵地,开展针对性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的主战场,各学校根据“政治培训为重、师德培训为先、业务培训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自主开展校本培训。同时区教体局定期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到学校开展订单式送训服务。

    实施多元融合的“四+”培训管理。“网络+证书”的学分管理。为强化教师培训管理,潍城区创新学分制培训管理办法,实施了“网络+证书”双重登记的学分管理。将教师培训按照培训等级量化分值,教师年内需要完成72学分的培训任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登记,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研究使用《潍城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证书》,对教师培训实施证书计分登记。同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实施办法》,将学分作为职称竞聘、评先树优、年度考核的前置条件,以学分为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觉进步。

    “全员+分层”的培训形式。每年暑假期间至少举办两期教师全员轮训,邀请知名专家对一线教师面对面授课;寒假期间组织班主任、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每月一个主题举办校长学习班,邀请省教育厅、党校、纪委、财政等部门专家授课;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赴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订单式封闭培训。

    “骨干+团队”的培训办法。潍城区实施“骨干+团队”的培训过程管理,对外出培训的校长和骨干教师明确培训任务,培训完成后以书面材料或课件汇报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属业务培训的,组织区内各学校骨干教师团队,由外出学习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各学校骨干教师再对本校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属校长培训的,由外出学习校长面向3-5所学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区教体局相关职能科室跟踪培训过程,对培训实效进行过程性评估,确保了培训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教研员+名师”的业务培训。2018年区教体局在全区筛选优秀教学法,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大量朗读教学法”等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实施主持人负责制,组建工作团队,明确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和研究方向。同时,为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学科教研员,由“教研员+名师”面向全区教师开展业务培训。以区级带校级,推进了区、校两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名师带教师,开展培训学习、教学研讨等活动,分层引领全区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团队合作和业务能力。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教体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