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一种安静的力量
1995年,程林同时出版了两本专著《换热器运行导论》和《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理论专著。他的专著《传热的原理与分析》一书也作为高校研究生教材被广泛应用。2000年,程林设计的“弹性管束换热设备”等系列新型换热器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设计标准,成为国家建筑领域应用的主流产品。
也正是因为他在换热器等热科学领域的卓越成绩,程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并成为“长江学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除了程林杰出的科研成就之外,丁肇中还曾多次表示,一个人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程林正是这样的人,他和他的团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安安静静地做事,也正是程林及其科研团队与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地方。
从2004年参与到AMS科学实验项目开始,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探索宇宙暗物质和反物质的AMS送上国际空间站,程林带领这个非常年轻的科研团队,默默无闻地工作了7年,一心攻克了阿尔法磁谱仪粒子探测器在太空运行中的温度控制问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因为科研保密工作的需要,忍耐着从事世界上最前沿的科研项目,而又不能发表科研论文的委屈,未曾公开发表过一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坐了7年“冷板凳”。他们更关注的是能不能让AMS在太空中探测宇宙反物质。
阿尔法磁谱仪上有6个非常精密的离子探测器和650个微处理器,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0年以上。程林及其团队研发设计的热系统,则是所有这些仪器正常工作的基础。
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就绕地球转一圈,这样AMS的温度每隔90分钟就要在零下40℃到零上60℃之间循环变化一次,而AMS各探测器及电子设备的热控制要求极其苛刻,工作温度变化必须维持在1℃以内。“AMS粒子探测器在太空中运行,既要保持温度的恒定,又要探测粒子,不可能把它完全包起来,包起来就什么也探测不到了,必须让它裸露在外面。”程林说。
“我们设计制作的热系统,就是充分利用温度的变化,为探测器穿上了一件‘保温外衣’。这件‘保温外衣’的效果就好像是给一个人穿了一件棉袄,然后又在棉袄上弄了好多洞,透风撒气的,不至于很热,也不至于很冷,充分利用温度变化的原理使其保持恒温。”程林说。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难题,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程林及其团队成员说,“因为AMS在太空中运行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既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所以,没有问题其实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所有将要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然后再想办法一一解决。”
7年如一日,每天都处于埋头工作的状态,程林因而感叹:“学者埋头于学问之中,或兴奋,或沮丧,哪有时间东张西望,吵吵嚷嚷?那些大声喧哗的人,往往都是一些不怎么做学问的人,至少学问做得不是那么专注。”
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程林还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没有记者前堵后拥,程林安静地履行着一位普通代表的职责。安静,不代表他没有锋芒。比如,他的“两会”议案关注能源问题,直言“能源危机是危言耸听”,认为当前的能源问题不是资源枯竭的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和如何治理污染的问题。
“安静生活,中国大学的教授并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程林同样是一位喜欢安静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一个非常没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扔在人堆里无论如何也不会被认出来的人,我只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大学教师中最普通的一员”。
“虽然与丁肇中先生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共事确实是美好的人生经历,因为他从教科书上走到了我们身边。”程林说,“但这并不是我唯一的人生经历,如果没有那么幸运,遇不上丁肇中先生,我的一生同样可以丰富多彩。”近十年来潜心参与AMS科研项目,让他因经常往返于日内瓦和济南之间、频繁倒时差而睡眠不好、头发已然花白,但并没有对他的日常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工作本身唯一能带给我的,就是使生命的过程不至于过分苍白”。
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夜幕降临之时,程林会进入毫无功利性的自由阅读状态。程林多年来反复看的书,一套是《汉译世界名著》,另一套是《西方名著入门》,并自诩“我收藏的这两套书估计比学校图书馆的还要全”。
“读书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程林说。充满诗意的语言也随时会从这位科学家的嘴里款款而出。除此之外,他偶尔还会写点随感,每年都会写一篇新年寄语,强调“坚守信仰,忠诚事业,尊重常识,保持安静”。
“每一个人只是国家、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并不是历史的书写者,更多的是历史的追随者,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和掩盖一个人作为普通人的精彩和光芒。”程林说,“这光芒就来自于他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尊严。”
虽然程林自认为“不懂浪漫,赶不上时髦,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安安静静”,但他也并非“科学狂人”,强调“中国的科学家并不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在同事和学生眼里,程林日常生活富有情趣,恬淡高雅,并不刻意张扬。
他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程林听到有人说丁肇中这位“工作狂”只在圣诞节才有机会走出实验室,去商场逛逛、长期穿着毛袜时,程林克制而非常礼貌地说:“你觉得一个用LV钱包,系着爱马仕领带,用百达翡丽手表的人,会一年到头只穿毛袜吗?”
在日常生活中,《时尚先生》程林几乎一期不落,《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等也是程林常看的杂志,他自己的穿着也“儒雅大方,很有质感”,从来没有衣冠不整地出现在同事和学生面前,被总结为“程氏穿衣风格”。
当有人提醒拥有那么多自主科研成果的程林是否该考虑开个公司或以知识产权入股时,他委婉地表示:“科学家主要是花钱的,企业家主要是挣钱的,如果让一个花钱的人去干挣钱的事,好像不合适。”
在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典礼上,丁肇中曾预言:“我相信,在未来20年,宇宙探索的重要结果将在山东大学出现。”如今,AMS实验项目的数据正在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地面分析中心。作为全球3个实验数据监测分析中心之一,程林及其团队成员所在的山东大学热科学研究中心,又投入了新一轮忙碌而有序的科研工作。
“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是人类心灵的胜利,通过参与AMS实验项目,我们已经站到了国际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这也许意味着,我们有可能、有资格向人类的精神自由和思想舒展表达我们来自中国的敬意!”程林说。
■手记
科学家安静的意义
■魏海政
浮躁和喧哗已经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让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安静下来,似乎已成难事。
同样,在本应单纯的学术科研领域,成果抄袭、造假等时有所闻,科研项目、论文低水平重复严重,功利思想泛滥,“大师”满天飞,学术的浮躁常常让本来简单而纯粹的科学精神受伤,让庄严的高等学府蒙羞。
无论或大或小的科学发现,都需要人的精神和思想的自由舒展,需要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适意徜徉,类似于空山新雨后的灵光一现。而要让科学回归纯粹的本质,灵魂的安静是多么难能可贵!
幸运的是,在像程林这样自认为“扔在人堆里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人认出来”、“只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大学教授中最为普通的一员”的科学家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安静做人、安静做事、安静生活”的独特魅力。
也正是程林这位“喜欢安静”的人,在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眼里,是一个最为优秀的人。丁肇中曾在致教育部的信函中写道:“自1976年以来,先后有数百位中国科学家和我一起工作,程林是最优秀的。”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他是一个情致高雅而又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的人。没有苛责,只有尊重和关心,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散发自己的光芒。
在普通大众和媒体记者眼中,他是一个严谨睿智的科学家,但不是只会搞科研而生活一团糟的“科学狂人”。
他自己所需要的,似乎只有安静。但在这安静的背后,我们隐约可见他高贵的灵魂。
也许,不是喧哗、浮躁和叫嚣,唯有这份安静和淡定,才有资格真正向人类的精神自由和思想舒展致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