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书读别人的故事 写自己的人生
我没有读过许多书,但只要读就会认真思考。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读别人的故事,写自己的人生。思维与表达并举的读书方式,让我受益良多。 我也深深地知道,如果能够读更多的书,那我的思想来路会更加多元;掌握的资料越多,思考的凭借物也就越多,思维和表达都会更加不同。 选取这10本书,很不容易,就像做历史研究。时间越久远的越好选,把能记住的写出来就可以了。离得近的反而模糊,一书橱的书,到底哪一本影响了我呢?往往很难判断,有的书读了很多遍,但是不能确定到底影响了我的哪个方面。 最终按照一个原则,就是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所不知道的,做了我不曾做过的。然后,就开列出下面的10本书。 童年的书 《绘图儿童成语词典》——语言积累与运用。这本书,是我独立拥有的第一本书。虽然现在看起来,它并不符合“整本书”的概念。我还记得,在集市上的供销点,不知道怎么就发现了仅有几本书中的这一本。黑色的封面,上面有4个成语故事,其中一个是“杀鸡取卵”,我现在还记得杀鸡的那个男人兴高采烈的表情,以及后面他的目瞪口呆。 当时,书的价钱是五角,而我身无分文,就去找在集市上卖梨的伯父,软磨硬泡,在他老人家的嘟囔声中拥有了平生第一本书,我如获至宝。 因为反复地看,黑色的封面先是磨得发白,再后来干脆掉下来了,我还觉得很可惜。 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搜过这本书,也找到了封面,后来却不知道存到哪里了,现在也找不到了。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都会失去,但是那种感觉、体验、触动不会失去。书中的插图对理解成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可能也是我非要拥有这本书的原因,因为我能看得懂,并且里面都是我的语言世界中没有的词汇。这本小书陪伴我好几年,为我打下了一些语言的底子。 《三毛流浪记(选集)》——看图知幸福。《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我忘记是怎么得来的了。但是,它带来的那些快乐一直都在。我看的是张乐平先生黑白印刷且没有配文字的版本。后来,我毫不犹豫地买了《张乐平漫画全集》。可见,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每天翻着书页,看着弱弱的三毛一个人行走在繁华的都市大街上,形单影只,孤苦伶仃。但是,他并没有屈服,虽可怜但坚强,这让小时候的我由衷佩服。一个人这样,竟然可以活着。从小小的三毛身上,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是一种在逆境中的艰难成长。 我生在农村,草木茂盛起来的时候,小小的我就拿着镰刀、背着柴筐去砍草。看到一大片茂密的草,就像寻宝者发现了宝藏。当把割下来的草装筐时才发现太多了,筐里装不下。但是,因为是流着汗割下的,就尽力往筐里装。满满的一大筐草装好了,看着都高兴,然后就是烦恼,怎么才能背回家呢?犹豫了一会儿,找个高一点儿的斜坡,先把筐一点儿一点儿弄上去,然后蹲下身子,用左肩来背,右手去找到筐的把手,这样挣扎几次,才能把筐背起来。接下来就是迈着沉重的步子前行,但很快两个肩膀、腰、腿就不给力了,家还在遥远的地方,怎么办?我就数步数,告诉自己再走5步就放下,走完5步的时候,告诉自己再走5步,直到真的再也坚持不住了。就这样,走走停停才能到家。我现在想,这哪里是割草,分明是人生大课,即使负重,坚持一下总会到达。我以后的人生路都是这样走的,负重前行,心中数数,总会抵达。 而这些,似乎又是那个弱弱小小的三毛给予童年的我以力量,让我知道“柔弱胜刚强”。后来看到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我也会无端地想到三毛。 《希腊神话故事》——读不懂也能读。《希腊神话故事》这本书,是我自己买的,同时买到的还有两本小学生作文选。那是在市里的新华书店,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去新华书店。 很薄的一本,有着色彩鲜艳的封面,我现在想努力确定是哪个版本,但是在网上也搜不到了。 买是买了,但是看不懂,里面很难读的众神的名字,很难理解的图画,读了一点儿就放下了。倒是那两本作文选,让我反复阅读,受益很多,知道作文可以怎么写了。 总有百无聊赖的时候,可读的书就这么一本,也只能硬着头皮读,就是温儒敏老师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反复多次以后,总算读懂了一点儿。希腊神话的谱系我根本也没弄清楚,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是我最熟悉的,也是现在唯一记得的,我还记得插图中高大的木马和正在向里面爬的战士。这个故事确实让我在小伙伴面前有些风光,我反复地给他们讲这个故事,向他们传递异域的精彩。 那本书晦涩的感觉,颜色强烈的封面以及难读的众神,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青年的书 《林语堂绝妙小品文》——与懂你的人对话。买《林语堂绝妙小品文》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绝妙”二字。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林语堂是谁,小品文是什么文。我现在还记得书店的摆放布局,在那里逛来逛去,逛了大半天,总得买一本吧,估计是这样的心理,我就拥有了这本书。 读林语堂的小品文,才知道什么是才情,什么是智慧。一个螺丝钉可以谈4次,一个牙膏可以写出一篇文。我惊异于林语堂先生的表达方式,认为他是“我手写我心”的典型代表,就那么轻描淡写,就那么深刻隽永了。古今中外,嬉笑怒骂皆是文章了。我自己当时写日记,就是那种平淡的记录。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表达方式算不算写作,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看似平常最奇崛”是最高水平的表达方式,也就对自己的记述方式不再纠结。 在书中,我也慢慢地了解了林语堂,理解了小品文。后来又买了《林语堂自传》,对他更加熟悉,觉得亲切。有一段时间,见到他的书就买。 在林语堂的文字中,勾起了我对庄子、苏东坡的好奇。于是,我开始读《庄子》和《苏东坡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感兴趣。后来再读林语堂的书,仿佛他正拿着烟斗微笑着坐在我面前,与我分享他的人生智慧,也在倾听一个后辈的稚嫩声音。 《白话老子·白话庄子·白话列子》——死生大事,悟在须臾。这本书的开本很小,书名很长,是并列排放的,由三位先生翻译,分别是邓潭洲、李申、杨伯峻,是介绍老子、庄子和列子学说的通俗本。读这本书,对我而言没有压力,因为书中讲的我都能懂。 印象最深的是庄子的“鼓盆而歌”,惊异于一个人能够如此一反常态地对待死亡。我那段时间一直在想,庄子面对妻子的死亡是这样超然的态度,那么他对待自己的死亡又会怎样呢?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生与死,思考不知多少年后的某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关于我的一切也将永远被人忘记,就好像我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每当此时,我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子非鱼”“相濡以沫”“蜗牛触角上的战争”……这些小故事,让我对生活以及个人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加直观的思考。 《禅说:尊者的棒喝》——倾听智者的声音。《禅说》是一本漫画哲学书,是蔡志忠先生画的,用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禅宗的故事。 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把佛教的“来世”变为中国人的“现世”,把对未来的美好寄托变成现在的处世智慧,是重视“此岸”的中国人过好今生今世的生命诉求的转化。当时,我和一个老师同住单身宿舍,这是他从学生那借来的一本书。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了茶几上的这本书。看到以后,发现很有意思。 “鸡寒上树”“杯茶禅理”“佛在家中”……这些富有哲理的故事,我反复看过多次。“手指与月亮”这个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我在很多次讲座的结尾处都会讲到,我希望听讲座的人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去思考自己的现实生活。 这个系列中也有《六祖坛经》《庄子说》《老子说》等,所以有些故事是反复多次读的,有时记不清具体出自哪本书了。但是,这些书非常明显地影响到我,不但教会我怎样思考,也教会我怎样表达。 专业的书 《点》——多角度看儿童发展。这是2009年看到的一本图画书,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热情的青年翻译者翻译的。我只看到了电子版就被深深吸引了,书中的故事我讲了无数遍,不管是面对老师还是家长。2018年我看到了纸质版,便买了20本送人,希望这些理念能够传播得更远。也许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总觉得这次纸质版的翻译缺少了些许想象空间,读起来没有那么动人。 这是一本与教育理念高度相关的书。书中讲了一个叫瓦斯蒂的孩子,她根本不会画画,但是老师让她画了一个“点”,并且把她画的“点”镶嵌在金色的涡形画框里挂在办公桌前。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瓦斯蒂画出了各式各样的“点”,并且专门举办了画展,她把这种鼓励传递给了一个小男孩。 不同的人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触动。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充满能量的,只是要找到一个“激发点”,这个点就是“起点”。这个点还可以是“点拨”“点化”,一个高明的、有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有能力去点拨不同类型的学生。
上一篇:创意班会课爸爸,老师喊你开会啦
下一篇:班级合伙人我又一次选择做班主任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