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合力在哪?
调查结果还显示,40.3%的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与个别家长刁难是影响家校沟通的第二因素,这可能与前面调查中发现的教育双方在家校沟通的内容上存在的显著性差异相关。
综上所述,影响家校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家长工作太忙,其次是教师认为的家长不配合因素。
5.重视学生青春期的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家校双方在沟通中是否有积极的态度与评价、合理的内容与时机。
通过考察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态度与评价、家校沟通的内容、时机与方式以及影响因素,共得出了以下6个主要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家校沟通,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成效评价满意,要进一步加大家校沟通的实施力度,提高沟通质量。
另外,随着学段的增加,教师对家校沟通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而家长却相反。在家校沟通的内容方面,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则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积极引导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沟通。本调查表明,家长在关注家校沟通的内容方面比较单一,但是教师则相对全面,这个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教师在家校沟通中主要集中在学习”不一致,学校需要引导家长对家校沟通内容的全面关注。
调查还表明,学段越高教师越重视家校沟通,但是家长却呈相反状态,这种分化从初中开始显现。教育双方沟通的不一致影响了家校沟通的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男教师过少现象。但是目前男教师比例失衡现象严重。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教师共有1180.29万人,男教师有496.02万人,占教师总数的42.02%,相比2009年的数据发现,男教师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教育系统要创造条件吸引男性从教。比如,对特别需要男教师的学科,可适当放宽条件;对男生进师范类学校给予降低考分、定向分配等鼓励条件;规定师范类专业录取男生比例;改善教师待遇等。
教龄低的教师对家校沟通的需求较低,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应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与帮助。本调查表明,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有51.9%把学习作为家校沟通的第一内容,远远高于其他各教龄段。教师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但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树立与家长成为朋友的观念,还要求教师具备家校沟通的相关技能。对年轻教师来说,入职前的师范院校并没有开设家校沟通的课程,入职后的新教师培训与职后培训中涉及家校沟通的内容也屈指可数。因此,教师入职后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查认为,可以从区、校两级进行教师家校沟通的培养。校级层面开设专题校本培训,在课程设置中对有关家校沟通的理论进行探讨,如家庭背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同时研究出家校沟通的相关技能,如怎样开家长会、怎样进行家访。而区级层面可以增添家校合作课程的系列讲座,对年轻教师的家校沟通认识和技巧进行指导,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家校沟通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大多是在学生的学习或思想出现状况时进行沟通,教育双方的沟通时机有待多元化。本调查发现,已有的沟通时机缺乏计划性与教育双方的不一致性。家校沟通对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教师的家校沟通若要产生效果,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教师方面,可以定期与定向沟通相结合。家长和教师常用的沟通方式是电话、短信、家校联系簿,对可视化、触网式的沟通方式利用率低,新型的家校沟通方式急需开发。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家校沟通方式。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公益基金“小型调研”课题研究项目,编号:GY2012XDY35。非常感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枝国主任,河北师范大学林岩教授,深圳市福田区高级教师唐劲松对数据收集提供的支持,特别感谢北京农科院附小冯琳老师对问卷的试调查、访谈的组织、数据录入整理等做出的贡献。)
???读者反馈
从学生快乐出发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总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看学生,以为他们天真无邪,忽视学业。读罢《五年级学生总体最快乐》调查报告(本报6月10日3版),才知他们有想法,有看法,更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应尊重学生天性,从学生快乐出发,转观念、推课改、提质量。
从学生快乐出发,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打着“教为主导”的幌子,一讲到底,事事包办。应相信学生,发展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互动、展示、交流的舞台,享有学习之乐。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从班级管理到课间活动、主题实践,让每位学生都能有锻炼、体验的机会。再其次,开展家校一体的沟通。通过家访、电话、谈心、主题班会等方式,多与家长、学生交流,让教育适合学生,让学生拥有快乐。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工业区陶镇小学 陶洪文)
规范教育经费的“明镜”
《保障教育经费须规范县级政府行为》的调查报告(本报7月1日3版),我反复研读了几遍,最大的感觉是用事实与数据说话,用教育经费中出现的问题为县级政府提出了理性的警醒。
一是教育经费不能打预算差。由教育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不同,导致了学生数与预算数的差异,这需要政府协调财政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二是科学把握拨付的频率,这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方论证、调研,合理确定。三是把好拨款时差的度。四是畅通拨款渠道,确定最理想、最具实效的拨款路径。五是科学界定学校,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所需。拥有调查权才有发言权,这样一则有理有据的调查报告理应成为规范教育经费的一面“明镜”。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 吴其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