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义工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当我们的孩子第一天进学校,看到家长都站在学校门口迎接他们,他能不努力学习吗?”家长义工龚桂琴说,“这几年,每到学校开学,我们家长义工首要工作就是协助学校搞好安全,帮老师查看学校纪律,以及保持学校卫生,车辆或其他的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的,我们都会自己去做。”
每周,油甘埔小学都有两次30至7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这也是校园里最热闹、孩子们最盼望来到的时刻。每到这时候,家长义工们就在操场上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开展拔河、踢毽子、赛跑、跳兔子舞等各种各样的阳光体育运动。
家长义工们的到来,打破了校园过去的沉寂。在孩子们眼中,校园不再是那个院墙高耸、每天早晚只开两次大门的校园,校园里不再只有老师、桌椅板凳和课本。学习之余,孩子们不仅能和家长义工同读一本书,同写一篇读书笔记,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上,家长和子女同台诵读诗文,同台表演节目,同台领奖。每逢节假日,孩子们还能在家长义工们的组织下,参观科技馆,去工厂体验劳动过程,去班级的自留地里种菜,到野外学习做饭……
这些“大助教”在给孩子们送来笑声的同时,也借助校园义工这个平台相互“取暖”。许女士是油甘埔小学的一名家长义工,儿子小钟是个盲童,2003年9月,进入广州盲人学校读幼儿园。但是,由于许女士家境拮据,短暂入学后只能退学。得知这个消息后,家委会决定利用此前由家长义工们在学校捐资设立的“爱心基金”,资助小钟继续求学。可是,正当许女士满怀希望再次走进小钟从前就读过的那所学校时,因为小钟是外地户籍,不能接收!
于是,学校和家长义工们四处打听,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钟顺利进入东莞市特殊教育中心就学。
发生在家长义工和学校中间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学校家长义工的行动感动了常到学校指导学生活动的客家山歌协会会员们。2011年秋季开学,客家山歌协会全体会员申请自愿加入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队。如今,他们每周四都会来到学校,手把手地教山歌兴趣班的孩子们唱客家山歌。2012年,油甘埔村党总支部全体党员也加入了油甘埔小学的家长义工队,参与学校管理。
作为凤岗镇家长义工组织的最初实验者,毛秀蓉始终忘不了一位家长,而且每次提及这位家长,她总会在惊喜过后无意识地落泪。每年的秋季开学,由于学生毕业,学校家长义工队都会进行一次正常的“大换血”。可是,让毛秀蓉没想到的是,儿子已经以优异成绩从油甘埔小学顺利考入华侨中学的一位家长义工张运朝,一天清晨却又满脸笑容地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毛校长,我今天专程来,是想请求油甘埔小学让我继续留在这里做家长义工,虽然我的孩子上中学了,但我觉得做家长义工很有意义,也想借此对辛勤培育孩子的老师们表达感恩。”
3.“凤岗义工模式”能否复制
凤岗家长义工模式最终能走多远?在全国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凤岗能否搭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便车,实现家长义工、家庭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和网络化?
从7年前亲历家长在教室内对老师大打出手,到而今每天早上7点半钟家长义工们活跃在学校各个岗位上,不仅毛秀蓉看到了学校教育的另一面,整个凤岗甚至东莞市的许多中小学也开始加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实验。如今,凤岗家长义工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不断发生着“化学反应”。
2012年4月,凤岗“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实践及研究”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凤岗镇政府拿出50万元启动经费,整合宣教文体局、凤岗镇妇联、凤岗镇关工委力量,开展家长义工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研究并推广家长义工。全镇22所学校,先后成立了家长义工队,2万多名家长走进学校接受家庭教育培训。2013年5月31日,旨在系统培养更多家长义工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凤岗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基地正式开班。
在凤岗,现在,每学期开学前,各校班主任都会提前制定好一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列出需要家长义工帮助完成的内容。开学后,各班家长委员会制定相应的家长义工实施计划。这样,凤岗形成了镇家庭教育协会——镇家长义工总部——学校家长义工委员会——班级家长义工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四级服务管理“梯级”模式。在这些学校内,二级家长义工不仅参与学校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师生评先评优、学校重大事件讨论和决议、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活动创新,而且还参与师生矛盾调解、家长与学校矛盾调解等事务。
这些做法,不仅吸引了凤岗本镇的学生家长,而且每周日举办的家庭教育培训,还吸引了不少深圳平湖、东莞塘厦、清溪等周边市镇家长前来听课。
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家长义工曾有过许多有益探索。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比较完备的法律规定作保障。比如,《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第八条就提出:“所有的学校都要促进他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进儿童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培育情感的活动。”在欧美和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家长主要通过专门的家长教师协会这一政府承认的专门家校合作机构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社会以及任何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做出影响儿童的决定前,支持并为儿童代言,帮助家长掌握养育和保育儿童的技能,鼓励家长和公众参与公立学校的教育,做好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协会成员均由教师、家长、学生及热心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市民组成。在英国,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在法国,有“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人制度”,等等。
虽然凤岗家长义工实验缩短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距离,但是,家长义工作为校园里的一种新生事物,也面临众多挑战。
有着35万人口、4万多名学生的凤岗镇,户籍人口仅2.4万,超过70%的人口及学生都为“新莞人”。这些“新莞人”家庭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造成各个家庭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文化素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家庭教育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多元共存的家庭形态。移民城市的这种特殊性,虽然客观上迫切需要学校通过家长义工的形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但也给家长义工模式的复制和持续推广带来了不少现实困难。
在一些学校成立家长义工队之初,争议四起。由于义工队伍扩大和活动小组增加,一度给这些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增加了许多额外负担,甚至一些老师对此产生了抱怨和抵触情绪;也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往往是与考试科目无关的,还霸占了这些考试科目的上课时间,而且家长义工插手班级管理,弱化并挑战了自己的管理权威;有的学校校长私下里议论,每次组织家长义工工作,要费尽人力、物力,这是给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增加负担;也有校长和家长认为,能够应付正常教学就已经不错了,还搞什么家长义工,况且家长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哪有闲心做家长义工……
实际上,在嘈杂的争议声背后,凤岗家长义工之所以取得了许多新突破,与凤岗家庭结构多元、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等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然而,在争议之下,人们禁不住要问:凤岗家长义工模式最终能走多远?在全国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凤岗能否搭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便车,实现家长义工、家庭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和网络化?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更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无障碍的互联互通?如何探索出一种家校教育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平台,使家长义工成为社会的共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自然延伸,并使之成为一种可复制、具有普适性的模式?关于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将由时间来给出答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