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洛阳文化最后的堂吉诃德
叶鹏近影 陈才忠 摄
????叶鹏在河南孟津邙山岭上的破旧窑洞里。
???叶鹏和妹妹、作家叶文玲(左一),以及剧作家吴祖光(中)。
????叶鹏与其复旦大学老师、作家贾植芳(左一)。
????叶鹏与妻子陈浅苹,叶文玲的小说《无梦谷》,就是写他俩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见新
近日,78岁的叶鹏应邀走进洛阳博物馆国学讲堂,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做了一场题为《洛阳与礼乐文化》的讲座。
“城市的文化魅力,源于这座城市拥有的举世无双的文化个性。追寻文化记忆,发扬文化传统,为洛阳文化定位,将有助于洛阳文化风采的灿烂展示。”在历时90分钟的讲座中,叶鹏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礼乐文化的人文情怀,不仅是洛阳文化魅力的亮点,更为洛阳现代文明建设,尤其是提升市民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敬业诚信、和谐友爱、尊老爱幼等人文精神,奉献自信、自律、自觉的力量。中国文化历经千年依然顽强,我们应该珍惜礼乐文化……”讲座结束时,叶鹏再次发出呼吁。
“这样的讲座或报告,叶鹏已经讲了几十年。他以对这座城市无比的热爱,乐此不疲地唤起古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塑造新时期洛阳的现代文明。”洛阳师范学院一位熟悉叶鹏的老师说。
洛阳情结
一个外乡人,在洛阳生活了57年,他一生的命运都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正是这个无法割舍的情结,让他对“第二故乡”洛阳弥足珍爱。
1935年,叶鹏出生在浙江省玉环县。自小开始,他就对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特有的天赋。1953年,叶鹏提前一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这一年他才17岁。
大学期间,才华横溢、聪颖好学的叶鹏很快就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论〈阿Q正传〉》等“重量级”文章在高规格刊物上发表,更是轰动了人才济济的复旦校园。
1957年,临近毕业的这年春天,叶鹏仍在专心研究他的学问,写他的文章,毕业后的去向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用去想。系里和学校曾不止一次向他表示,到北京的文学研究所,或者留在复旦大学。但不管赴京还是留沪,展现在他面前的道路都将是宽阔平坦的。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面对现实,叶鹏别无选择。
1957年6月,当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波及复旦校园后,才华出众、思想进步的叶鹏被定为“右派分子”,并被下放到河南孟津县农村,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与洛阳漫长的情缘。从弱冠初度到三十而立再到年近耄耋,由孟津的邙山岭上到洛水之滨,叶鹏在这条路上,一走,便是半个多世纪。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白眼、喝斥、劳役、饥饿每天都在折磨着叶鹏的肢体和灵魂。然而,不管命运如何捉弄他,不管受到怎样的羞辱和磨难,叶鹏都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在邙山岭上那个破旧的窑洞里,叶鹏夜夜与孤灯相伴,笔耕不辍,潜心钻研,先后写出了《鲁迅小说研究》、《曹禺论》、《朱自清论》等50余万字的专著和5万多字的电影文学剧本《辛弃疾》。
更令叶鹏难以忍受的是,由于右派的身份,他连教中学语文课的权利都被剥夺,被下放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算术,还兼图画、音乐和体育课。就这样,从一年级教到五年级,教完小学教初中,教完初中教高中。一晃,21年青春已不复存在。
1978年,一纸调令,叶鹏到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当了一名大学老师。由于叶鹏在河南教育界的名气,短短5年的时间,他就成为洛阳师专的校长。
叶鹏在洛阳师专校长的位置上连任了三届,干了15年,成为当时河南高校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15年间,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考核、检查、评比、竞赛中,获得数百个奖项,仅1993年就获得54项奖励。有人这样概括说:洛阳师专凡检查必满意,凡评估必优秀,凡竞赛必夺魁。洛阳师专还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首批优秀师专……
1998年7月,叶鹏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他在洛阳师专已经工作了21年。他跟人们开玩笑说:“我这一辈子要争取完成‘421’工程,即4个21年。我大学毕业时21岁,在孟津县接受劳动改造21年,在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洛阳师范学院)工作了21年,63岁退休。但愿老天见怜,能让我和母亲同寿,活到84岁。”
退休之后本该颐养天年,但叶鹏并不清闲。他要继续上课,给洛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和河南省国培班的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受邀到全国各地开设有关道德、文化、文学等内容的学术讲座;在报纸开专栏,用文化视角讲生活。
“是洛阳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和宽厚仁慈的洛阳人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包容了我,收留了我……退休之后的时间才真正属于我自己,我要抓住点滴时间,为洛阳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叶鹏说。
洛阳师范学院教授赵运通这样评价叶鹏:“热爱生活,关切社会,强烈的参与意识,是他的为人意识,也贯穿于他的全部文学评论中。他不赞成那种把创作纯粹当作‘自我表现’的观点,十分强调文学关乎民情、沟通民心、激发社会新情绪的入世济世思想。”
对于叶鹏这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作家、教育家,洛阳老百姓对他有两个称呼:“史上最完整的教师”和“洛阳最后一个堂吉诃德”。前者是因叶鹏从小学教起,然后教初中、高中、大学,直到为硕士、博士开设系列讲座,最后又成了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委员、常委,并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后者是人们对他为保护“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著书立说,敢担当、敢说话、敢于和权威人士激辩的“骑士风范”的褒扬。
最美的颜色是羞色
他有很多角色和称谓,但他最看重的是“教师”。他说:“我拥有三尺讲台,故我幸福。我的辛勤劳动外化为教育对象的成才,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
“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不仅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媒体这样评价叶鹏的教育成就。
叶鹏坚持认为,“人品是教育的最终成果”,而知识技能、发明创造只有附丽于崇高的人格,才更显辉煌。做怎样的人,是教育的目的;做人应该怎样,是教育的内容。文化学习的最终成果,要使教育对象在一生的实践中,把“人”字写得端正,做一个正派的人、优秀的人、高尚的人。
在叶鹏的《教育散论》一书中,对教师他有这样一段描述:“教师应懂得教育思想,这是从业的修养;教师应明确教育目的,这是工作的方向;教师要热爱教育对象,这是师德的核心;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这是敬业的智慧。”
这段被无数人引用过的“教师论”,是叶鹏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提炼出来的。
一次,叶鹏在处理一起美术系学生的违纪行为时,他问:“你们的专业是绘画,你们整天在调配颜色,你们说,人世间什么颜色最美?”学生不明白发问的意向,互相看来看去,都不知道从何答起。叶鹏说:“世上最美的颜色是羞色。是害羞时,脸上飞起的那朵红云。”学生会心微笑。
他说,羞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自爱、自尊、自重、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接受文化熏陶后的心灵,为大自然增添了一种最美的色彩——羞色。“同学们,人有羞色,表明他能够恪守道德情操。一个人会害羞,他就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做了要后悔。”这次关于“羞色”的谈话,曾被美术系的学生广为传颂,一度成为校园里的美谈。
有一年,洛阳师专6号楼正在施工,叶鹏每天上班都要经过工地。一天下雨了,工地上有很多积水,有人用断砖铺了一条小路。他踩着砖路走时,对面一名学生飞奔而来,不躲不让,与他迎面相撞,叶鹏只好跳进水坑给那个学生让路。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在叶鹏看来却是极佳的教育契机。
叶鹏说:“这名学生可能是刚入校的新生,他不认识我是老师,更不知道我是校长,但是,他应该认识我两鬓斑白的头发。教育学生尊重老人,懂得给白发老人让路,比教育他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更重要。试想,他连给老人让路这样的道理和义务都不能恪守,他怎么能去实践更大的理想呢?教做人,就应该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为此,洛阳师专展开了一场长达数月的育人大讨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坚信,心灵的管理和引导,应与审美同行,应以美好的感情为引线,只有这样,才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简单而又有效。”叶鹏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