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应对网络舆情
■顾骏
数日前,有网友发图爆料称,甘肃省临夏县一位教师以发放高中毕业证书为由,向全班女生索吻。仅一天之后,临夏教育局发布《关于对临夏县土桥中学网络事件的声明》称,网络上反映的相关情况断章取义,与事实背离,学生们“自发釆用握手、鞠躬、拥抱、亲脸颊等方式表达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教育之恩”。同时认定,张老师告别方式欠妥,已责成其作出书面检查。“县上已给予批评教育,并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网络爆料,引发围观,主管部门紧急出面,澄清事实,提出处理意见——到此为止,整个事件可算“中规中矩”。唯一出乎公众意料的,不是涉事教师的“问题”这么简单就搞清楚了,而是事情清楚了,该教师还要作“书面检查”,并被作为“活教材”,用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该教师到底是有问题而被掩盖了,还是没问题却被追究了?
发生在该教师班上的这一幕,凭常识就能作出判断。高中毕业班学生是一群不大不小的孩子,三年共处就要分手的特殊情境,让他们心中似明似暗的情愫,澎湃着寻找一个突破口。此时,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个提议都会迅即激发连锁反应,急剧扩大和升级,最后没大没小同教师疯在一起。如此行为具有明显的“群体感染”效应,其基调是干净、纯洁的。
客观地说,对该教师行为的负面评价与最近一段时间里,全国多地频现禽兽校长或教师性侵女生事件有关。公众闻听班主任以不发毕业证为要挟,欺负女生,自然“义愤填膺”。
平心而论,教师再“色胆包天”,也不敢在颁发毕业证的大庭广众、众目睽睽、照相机环伺之下,对已经成年的成群学生作非分之想。倒是该县教育局一本正经地澄清事实,明确涉事教师行为不当,师德有亏,其中有没有借小题大做来平息舆论,以免自己被追究的念头?如果仅为自保而曲意迎合无中生有的“网络民意”,不顾事实,不讲原则,不珍惜师生情谊,甚至不惜牺牲教师和学生的尊严,合适吗?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民意正形成对公权力的强大制约,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但网络群体并未覆盖全体国民,网络意见更不等同于完整的民意,政府官员需要重视网络舆情,积极应对网络意见,但切忌把网络意见等同于民意,等同于真理,等同于法庭判决,无限抬高。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在这方面都需要有“适度”概念,把握好分寸。
在笔者看来,临夏县教育局处理问题用力过大,根源没准不在他们身上。基层明知网络舆情有误,但因为害怕上级怪罪,宁可矫枉过正,也是可能的。如此逐级加压,最后会形成对网络舆情的严重过敏,导致应对失据。重视舆情是应该的,及时沟通也是正常作业,但各级主管部门务必保持平常心,切忌一惊一乍,甚至不如高中毕业生。摆事实,讲道理,依法处置,不骄不纵,这是公共机构在应对舆情和处理违纪时都必须遵守的准则。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