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辈子做好教书育人的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杨佳权)“如果心中没有一种信念、一份坚守、一片忠诚,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村落教书27年,是绝对做不到的。”8月29日,《中国教育报》一版头条刊登了报道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感人事迹的文章——《麻风村的“启明星”》,连日来,这张报纸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各所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教室里来回传阅。

    农加贵用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如果非要说他像什么,我觉得他像茶叶,而‘麻风村’就是一壶滚烫的开水,农加贵是浸泡在开水里的茶。他在开水中不断地忍受煎熬,在沉浮间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沧源班老中心校校长吴沛军在与新教师们交流着,农加贵在沉浮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了舒展,岁月改变了他最初的颜色,他也把“麻风村”这一壶滚烫的开水变成了香喷喷的香茶。

    选择真的需要勇气。听说麻风病,人们总会不寒而栗,更别说“麻风村”了。在这种环境与人情的考验中,年仅20岁的农加贵没有放弃。“我也在边疆、在教育一线工作,我认为我也在播撒青春的希望。可当我读了农加贵的故事后,才发现我那点儿良好的自我感觉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单甲中学教师张世娥与同事们一起分享着农加贵的故事,她为坚守在一线的教师们感到不容易,更为像农加贵那样让山里孩子放飞希望的教师感到自豪。

    “晚上的教室灯光昏暗,学生的桌椅破旧不堪,学生坐的是长条板凳,这种凳子在我们家乡20年前就被淘汰了。”从河南来到沧源民族中学工作的胡公文,回想起3年前刚到学校时的情景如是说,“不过,后来我发现,扎根边疆献身教育事业的外省人大有人在,我并非孤军奋战。农老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清贫、歧视,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求知若渴的山里娃,相比之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好。”

    “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从一人教3个班到一个人教完6个年级,农加贵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的内涵。“原本以为我曾经在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语言不通的乡村小学任教,已经够艰苦了,现在各种繁重的工作让我感觉没有喘气的机会,然而比起农老师,我遇到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为自己那不该有的想法感到内疚。”读完报道后,国门小学教师石艳感慨地说。

    沧源县教育局局长张国宏说:“虽然时代进步了,物质丰富了,条件改善了,但农加贵把教书作为人生事业追求的精神没有过时,它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彩云之南,农加贵这颗“启明星”,正让更多的教育人有所追思、有所感悟、有所作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