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坚守我们的精神领地 □ 王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今社会,无论物质文明如何发达,但就学校教育来说,精神还是占第一位的,精神远比物质重要得多。在我们耳边,不乏呼喊精神文化建设的声音,但是谁来承担,责任范围多大,这些问题没有人回答。实际上,精神正在逐步被社会边缘化,而学校急需一块富有教育精神的领地来承载。

 精神领地指什么?我们常常去强调一个校长的作用,强调一个校长对学校文化认识和构建的重要性,甚至过分强调校长这个职位的“神力”,却忽视了教育行政管理机制下校长的产生和生存。仅有一个校长、一个教师的精神是不够的,仅有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精神也是不够的,学校的精神文化需要一个区域教育系统的精神力量来承载。这个区域教育系统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学校的精神领地。

 一个区域教育系统内有了足够的精神,成了“气候”,我们的校长,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才有了精神生命生存的空间。

 区域教育领导人是精神领地的首要捍卫者。由于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所赋予的职权,区域教育领导人有权聘用校长,有权决策管理方略,可以直接对学校进行指挥和督导,这些足以决定区域教育领导人在所辖区域内核心价值的导向。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很快就会进入辖区教职工的思想,顺势变化发展。如果一位区域领导人人格高尚,他的周围及下属就会集聚具有高尚人格精神的人,如果他唯利是图,周围及下属必然是追逐物欲之人。所以,探讨区域教育领导人对精神的捍卫和建树,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形成一个有较大规模的社会“气候”,在这个社会“气候”中,崇尚精神的校长和教师能够得到最大认可,追求享乐、市俗投机之人就得不到重用。其次,精神“气候”做得足,使社会上的不良潜规则无法入侵,更可抵制和改变社会潜规则,净化社会风气。使本区域内的广大干部和教师安下心来,踏实工作,懂得只有走为人正派、爱岗敬业、实绩突出的正路,才能得到重用或提拔;动假的、玩虚的、投机的就没有出路。我们可以看到,潍坊市的教育、盘锦市的教育、衡水市的教育,从高中到小学,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境界高,奉献精神强,精神风貌好,这都得益于一个精神力量强大的区域教育领导人。显而易见,在目前的一个时期内,整市、整县的教育突出优质或整市、整县的教育普遍落后,往往都源于区域领导人对教育系统精神捍卫与否。

 校长是学校精神的建设者和坚持者。整个系统内的教育有了精神的捍卫,对一个学校来讲,校长建设和坚持本学校的精神就容易得多了。但这也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实践中来看,首先所选任的校长必须有人格力量,必须富有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在整个教育系统的精神领地里,校长不必去思考学校以外的“关系学”,可以专心思考学校以内的事情。学校的精神建设,是通过校长的自身建设来逐渐影响教师的,不是通过指挥和要求教师来完成的。从许多精神生命力强大的学校来看,往往是校长以自己的德行纯正、艰苦朴素、以校为家、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说话、做事品行高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时间远远长于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学生,爱学校超过爱自己的家,尊重和照顾老师胜过自己的亲人……用我一位朋友的话说,就是“校长感动老师,老师感动学生,学生感动老师,老师感动校长,大家互相感动,学校是一个感动场”,在这个感动场里,校长工作在先,吃苦在先,专业在先,亲身力行,以身示范,不用说,不用喊,身教胜于言教。“老师感动学生,学生感动老师,老师感动校长”,这是纯粹的精神在起作用,是任何物质刺激所达不到的境界。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研精神比教学能力还重要,培训教师首先要培养他的教研精神。教师的精神一旦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学校文化就容易得到建树,唯物欲、唯功利等现象就会日渐消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拼搏、任劳任怨的教风就会逐渐树立起来。

 物质并不是不需要,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吃穿住行,但教师得到物质利益,是精神驱动工作的过程,是精神奉献的过程,并不是物欲的过程,更不是拉关系、搞投机的过程。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反而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高尚人格。

 有了这样的教师,有了这样的学校,我们的教育还会办不好吗?

 (作者系河北省冀州市信都教育集团董事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