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智库建设重协同筑平台出成果
南京大学强调学科交叉和问题导向,直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力推进智库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实现了提升自身办学实力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双赢。
推进协同创新 催生高端智库
学校鼓励在中国边疆安全与周边合作发展、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播、两岸关系、大国关系等领域,打破政策、学科壁垒,组建跨部门、跨学科团队,深入开展协同攻关。今年,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认定的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南海国家战略为立身根基和发展目标,以重大任务为牵引,旨在打造南海问题的高端智库。中心组建8个平台,启动南海数据仓库建设、证据链搜集整理、话语权建设、综合情势推演和高端人才培养五大工程。通过承担一批国家重要任务,开展一系列专项研究,向中办、国办呈交了12份信息专报。中心研制的“数字南海”、《中国南海主权态势演变图集》等,为中央高层决策提供了参考。中心还积极发挥平等交流和对话协商机制的作用,提高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政界、学术界的支持,让国际社会充分理解中国的立场和声音。
打造基地平台 拓展智库建设
学校建构起“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为主体的“金字塔”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平台发挥智库功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已成功举办30次,论坛以江苏发展为主题,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咨询服务,部分成果转化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第2次论坛“结构调整与江苏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使江苏成为全国首个提出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省份;第22次论坛“科学发展观与新苏南模式”,促进了苏南新的发展战略的形成。学校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深度参加了深圳市、江苏省等的应急预案建设、信访案例咨询、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网格化管理、应急管理等多种类型的实践研究,既服务了国家需求,也升华了理论思考。
强化精品意识 打造高质量的成果
在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强化精品意识,以团队建设、学科交叉、成果培育为重点,凭借“多学科、高起点、重质量”的科研特色,为若干领域的应用对策研究提供基础支撑。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主编的78卷、400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对那段重要历史进行了艰难“抢救”与真实再现,解决了中日之间的一些历史争论,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日本、美国官方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该中心11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全史》已正式出版。在直面文化认同、中日关系、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国形象等现实问题时,及时迅速发出高校学者的声音。李国强教授等在《人民日报》发表《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等文章,提出“琉球问题可以再议”的观点,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赞赏。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出色完成国务院委托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地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项目,徐艺乙、贺云翱两位教授直接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起草工作,多项文化遗产保护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